衣冠城/梅花新聞網主筆
最近,美國相繼拒絕向一些國家領導人與代表發放簽證,阻止他們參加位於紐約的聯合國年度大會,引發爭議。由於美國未能堅守中立原則,干擾聯合國的正常運作,希望聯合國總部遷離美國的呼聲再起。
先是美國國務院撤銷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Gustavo Petro)的簽證,理由是他在公開場合鼓動美國軍人「不服從」川普的政策。接著,美國又拒絕向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以及其代表團發放簽證,迫使聯合國大會以決議允許阿巴斯以視訊方式發言。這些舉動已經違反1947年《聯合國總部協定》,該協定明確規定美國必須保障各國代表自由進入美國履行聯合國職責的權利。
面對美國動用簽證權力干預國際機構運作的做法,不少國際輿論開始呼籲將聯合國總部遷離紐約,改設於日內瓦或其他中立城市。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就直言,「聯合國總部不能繼續在紐約飄搖」。這種聲浪反映出聯合國被大國政治架空,並失去其作為全球治理平台的正當性與功能。
近年以色列政府對聯合國工作的敵視態度日益強硬,不僅質疑其人道努力,還設法阻撓其運作。在美國總統川普的全力支持下,這種對抗幾乎剝奪了聯合國在加薩等地發揮作用的空間。
同樣,在蘇丹、南蘇丹、剛果民主共和國、海地、緬甸與阿富汗等地,聯合國行動都陷入窒礙難行的困境。儘管危機四起,聯合國卻因大國競爭與資源短缺而難以應對。美國本是聯合國最大資金來源,負擔約四分之一的預算,但川普政府近來已停止繳納,並大幅削減在人道行動上的自願捐款。資金短缺使聯合國瀕臨財政崩潰,秘書長古特雷斯甚至警告組織員工將被迫裁減五分之一。士氣低落,前景黯淡,成為聯合國內部普遍的感受。
川普在最近的聯合國大會發言中,更公開表達對聯合國的蔑視。他似乎只將聯合國視為個人政治秀場,甚至有外界評論指出,他唯一關心的就是能否藉此為自己爭取諾貝爾和平獎。
遷出紐約,可能是挽救聯合國的選項之一。1988年美國拒絕向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領袖阿拉法特發放簽證,阻止其在紐約聯合國大會發言。當時聯合國只好臨時將大會移師瑞士日內瓦舉行,阿拉法特最終得以在日內瓦發表演說,成為唯一一次因美國拒簽導致聯大整體改地點召開的案例。
美國如今不僅撤資,還再度利用簽證作為外交武器,阻斷特定國家參與討論。因此,將總部設在中立的地點,能削弱單一國家壟斷權力,更有其必要,並且也有助於降低運作成本。
近期美國在聯合國多場場合因支持以色列而與國際社會產生嚴重摩擦。6月,美國公開警告各國不要參加由法國與沙烏地主辦的「以巴雙國方案」會議,認為此舉對以色列不利。9月聯合國大會期間,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強調必須完成打擊哈瑪斯的「任務」,引發多國代表離席抗議,美國則堅定站在以色列一邊,反對單方面承認巴勒斯坦國。
許多西方國家紛紛承認巴勒斯坦之際,美國推出一份和平計畫,規劃加薩戰後重建,刻意弱化聯合國角色,主張由美以及其盟友主導。這些舉措顯示,美國在以巴問題上不僅與以色列結盟,還積極對抗聯合國及多國壓力,嚴重失去國際支持。
聯合國第二任秘書長哈馬紹曾說過:「聯合國的創立不是為了帶來天堂,而是為了讓人類免於地獄。」只要加薩地區在以色列軍事攻擊下淪為人間煉獄的一天,聯合國的價值與功能就被持續否定。搬離美國只是第一步,重新尋找自身的正當性與行動力,聯合國或許還有重生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