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長顧立雄日前表示,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號」11月交船時程有挑戰性,台船先前也證實,9月底不可能完成海測,如今不只海測進度落後,交艦時間可能也有變數;而前國造潛艦(IDS)專案小組召集人黃曙光也因「家庭因素」關係請辭國安會諮詢委員,引發外界關注。前海軍艦長黃征輝對此指出,海鯤號交艦的問題比外界想得還嚴重。
身為潛艦重要推手的黃曙光,在海鯤號海測關鍵期卻突然請辭國安會諮詢委員,是否為潛艦計畫有變故?前海軍艦長黃征輝在節目《全球大爆卦》指出,海鯤號的進度可能比官方對外宣稱的更複雜,海鯤號雖已完成港內測試,但原本計畫9月完成海試、11月交船,如今卻已停在港裡超過20天沒有再度出海,顯示疑難尚未排除,船隻第3次回到乾塢已維修61天,依常理若只是系統調整應可在碼頭處理,反覆進塢意味著「結構或關鍵技術遇上難題」。
黃征輝以實務經驗說明海試風險,指出潛艦海測須驗證最大深度與最高航速,過去海龍、海虎海試時在高壓環境下「壓力殼會發出聲響、艙門一度因壓力打不開」,且高速測試時艦內噪音極大,曾出現「突然跳電」狀況,顯示海試過程對系統可靠度要求極高。
黃征輝也透露,根據他詢問海軍內部人士得知,海鯤號此次海測傳出冷卻主機的進排水管線「疑似滲漏」,若位於艙內深處,將需要「自上層一路拆到最底層再裝回」,不僅耗時且凸顯艦內管線密集、維修難度高。
外界也擔憂花費530億元造艦恐「打水漂」,黃征輝認為,不可能把這530億元丟掉,建議立法院國防委員會在前海軍司令陳永康召集下,儘速到台船了解實際困難,協助排除瓶頸,以免後續規劃的7艘潛艦受到波及。黃征輝也針對黃曙光突請辭一事,認為「他既是潛艦國造推手,也可能是關鍵殺手」,暗示整個計畫在交艦前夕恐遇到重大挑戰。
此外,曾任海軍司令部顧問的退役上校郭璽先前也表示,黃曙光請辭,代表他百分百跟IDS切割,因為意見不被接受,現任海軍司令唐華開心了,因為終於氣走黃曙光。郭璽抨擊,賴清德為何要用「無能、搶功、抓權」的唐華?當初蔡英文力挺8年的海鯤號,如今被玩完。如今製造第一艘原型艦的人多已離開,後續艦成本上升,「IDS壽終正寢」。
郭璽表示,海鯤號海測延宕,原因出在整體載台管理系統(IPMS)出問題,戰鬥系統的訊號無法傳給魚雷管。韓國來了三批工程師,仍然連結失敗。水面艦出問題可以拖回來,潛艦則是攸關數十條人命,所以不敢出海測試。
郭璽說,國防部呈報的後續艦預算為2800餘億元,但當初請廠商為7艘一起報價,後來改為兩艘,廠商以不符當初簽署的合作備忘錄(MOU)要求重新報價,結果每艘只能買原先不到60%的裝備。賴清德現在也不敢要求再追加40%預算,因為國民黨不會答應。
國防部則強調,將在確保安全與性能達標前提下持續推進測試與驗證,力拚縮短落差、降低對交船時程的影響。
《批踢踢實業坊》(PTT)論壇上的網友表示,「這種程度,難怪連預算解凍案都不敢送,當初哪來的信心編這麼多錢」、「難怪一直洗國蔥」、「出大包了 快閃」、「真的會變笑話 花大錢自製 結果問題一堆」、「完全沒人負責」、「獵雷艦弊案殷鑑不遠,又來一個海鯤號,還好海軍有點良心知道海鯤號問題很多,知道真的潛下去會浮不起來,所以一直推遲海測,要是沉下去浮不起來台灣可沒救援能力,就變一個大型海葬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