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聲/台大商研所兼任教授
從日常的溝通交流互動中可以獲得很多對人的認識!溝通是能量的交流、分享!可以是正能量的蓄積!正能量溝通能帶來視野、思維格局的擴展,讓人看見社會、世界的多元面貌。
以地方美食而言,我出差各地,喜歡品嚐在地的特色美食,而不是『大餐』!地方特色美食就是一個很好的『人』與『文化』的交流!也是融入在地文化與生活的最有溫度的交流,透過地方特色美食,可以瞭解地方水土及文化特點,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北方的麵食、南方的米食都與其地理、生態環境有關!而且發展不同的文化與科技!小麥的成長環境與稻米成長本身就存在極大差異,稻米需要『水』,因而發展出南方的水利系統!這與北方就是一個極大的差異!
從這種生活化的體驗開始,讓交流、互動變得輕鬆而容易!這種方式的溝通是有溫度的,令人舒服的,喜悅的!能讓交流的對方與我們很快地建立良好關係!這也是華為任正非總裁最喜歡講的:『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企業出海拓展國際市場需要培養的最基本能力!而不是從技術、產品直接切入!國際化拓展的基本法則:仍是先建立『人─朋友』的關係,才有商業關係!多數國家商業關係是:我們只跟朋友做生意!及先有人的關係,才能建立商業合作!
要融入不同的社會、文化,例如欲進入西方世界拓展企業版圖,首先需要融入西方社會文化,從品咖啡、品酒等,開始交流,自然而然的能融入在地社會!
相對而言,負能量的溝通是爭吵、辱駡、指責……的!這是所謂『情緒化』反應!是不舒服的!不僅自己不舒服!也令人~溝通的對象及旁觀者~不舒服!有趣的是:處在情緒化狀態的人,好像整個人被一個啟動按鈕啟動後無法被終止!聲音越說越激烈、越大聲,抓狂起來!口不擇言。看見或感受到這中間過程的發展,好像這有一個循環,似乎要走完那個循環,情緒發洩完了人也累了!才會停下來!如果一個人經常出現這種溝通的反應方式,形成習慣的『自動化』反應!這種行為是『低能動性者』的一個反應特點,他們的認知複雜度低!缺乏系統性思維!低能動性者常:『自以為理性』,表現出的卻是:『非理性』!
這種人的成熟度低!很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當遇到事情進行不如個人期待時,情緒化反應成為他/她的主要、自動化的反應模式!他們的注意焦點都在外部環境:批評別人做事的程序不當、態度不佳、能力不佳;別人表達與其不同意見是在批評、是在挑剔他/她…;對事物的認知與看法堅持個人的經驗是對的;對別人所表達、分享的不同意見幾乎都是『忽視』的、或是堅持自己經驗與人爭論,他們不知道每個人的經驗都是有價值的,是每個人成長的經歷!重要的是他們在不同環境中經歷正是幫助我們擴展我們認知思維與視野的重要來源!所謂:『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正是指涉宇宙浩瀚,人的渺小!人需要『謙卑』!需要『敬天愛人』都是同樣的思維!在這樣的認知思維下,『人』才能持續成長!進化!
這種『低能動性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必然遭遇許多的挫折、衝突、與人的爭執!時時刻刻都可能會『撞南牆』,但他們對自己身體、生理發出給他們的訊息~生氣、情緒化、講話聲音越講越大聲、心跳加快、血壓上升…等,少能自我覺察!也少會反思檢討!不會從錯誤、失敗、挫折、衝突中成長!從他們在人際互動中,很容易觀察到:不同的人一次發作的週期時間長短不一!而發作的頻率也有很大的個別差異!從生物進化論角度而言,這類人是被環境優先淘汰的物種!從社會關係而言,這類人也是優先被排出朋友圈的人、被人孤立!他們一定會越來越不快樂!也可能會變得自我孤立,成為『宅人』!
要跳出這樣的惡性循環,說起來也很簡單!碰到不如意、撞難牆,就轉身、轉向,就是新的方向!而這道牆是個人內在的『認知思維模式』!太多人的一生都在『維護』早年學習或被教導的『認知模式』,追求『自我認知的一致性』,也就是『自洽』!然而面對著『新時代』,『創新』就是突破我們既有的認知思維框架!多數人都知道:環境改變,過去的成功常成為學習、成長的絆腳石!過去的成功無法延續!然而,卻少有『勇氣』去改變!面對高度不確定的新時代,擁抱不確定性及改變、創新,『突破』認知思維的僵化框架,才能拓展進入新時代!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