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多瓦28日舉行極具關鍵性的國會選舉,外界普遍將這次大選視為摩爾多瓦在「走向歐盟」與「重回莫斯科懷抱」之間的地緣政治抉擇。親西方的執政黨在已開出的95%選票中取得決定性領先,但整場選舉因俄羅斯介選疑雲而蒙上陰影,過程中亂象叢生,從炸彈威脅、駭客攻擊到買票與偷運選票的指控頻傳。
美聯社報導,緊繃的選舉由自2021年起掌握國會多數的親西方「行動與團結黨」(Party of Action and Solidarity,PAS)對抗數個親俄政黨,而缺乏具競爭力的親歐派政黨。選情顯示,該黨有望再次獲得國會多數席次。
截至95%的開票站完成點票,開票結果顯示,親歐的「行動與團結黨」得票率48%,親俄的「愛國選舉聯盟」(Patriotic Electoral Bloc)拿下25.6%、「替代聯盟」(Alternativa Bloc)8.3%,主張「東西方外交平衡」的「我們的黨」(Our Party)6.3%,右翼的「民主在家」政黨(Democracy at Home Party)5.7%。
選舉日爆出多起事件,包括多個海外投票站遭遇炸彈威脅、選務與政府系統遭駭客攻擊、選民拍攝選票、甚至有人被非法載送至投票所。警方另拘捕3名涉嫌策劃選後動亂的人士。
這次投票將選出101席新國會議員,隨後由總統提名總理(通常來自最大黨或聯盟),再由國會批准新政府。中央選舉委員會表示,截至28日晚間9時投票結束時,共有159萬人投票,投票率51.9%。其中27.6萬人於海外設立的投票站投票,海外投票所將依當地時間晚上7時關閉。
龐大的海外僑民可能在最終結果中扮演決定性角色。去年總統決選中,僑民創下32.7萬人投票紀錄,其中超過82%支持親西方的總統桑杜(Maia Sandu)。
摩爾多瓦當局長期指控俄羅斯對該國發動大規模「混合戰」,砸下「數億歐元」試圖奪取政權並讓摩爾多瓦脫離歐盟道路。行動與團結黨領袖格羅蘇(Igor Grosu)投票後表示:「俄羅斯企圖操縱選舉的意圖極為強烈,國家機構已努力確保選舉安全與公正性。」
桑杜在投票後再次強調,俄羅斯「大規模干預」選舉,她投票是「為了維護和平」,並堅稱摩爾多瓦的未來在歐盟。
俄方被指控的手段包括大規模買票、網攻、煽動群眾暴動,以及網路散播假訊息以削弱親歐政黨支持度並拉攏選民投向親俄政黨。就在投票前,警方突襲數百處,拘捕數十名疑似在塞爾維亞受訓、準備在選舉期間製造動亂的人士。
俄羅斯否認干預,並斥責相關指控是「反俄」、「毫無根據」。但摩國警方稱,30日午夜後至隔天在首都基希納烏(Chișinău)計劃中的抗議活動,有「組織團體」打算製造騷亂。親俄前總統多東(Igor Dodon)呼籲在國會大樓前抗議,並在投票結束後指控執政黨「如今陷入慌亂,並在尋找超出法律與民主準則的藉口與劇本」。
選舉結束前不久,警方逮捕3名來自親俄分離地區德左(Transnistria)的安全部門人員,指其計劃選後製造「大規模動亂」,並查獲煙火與易燃物。
外交部表示,多個海外投票站遭炸彈威脅,部分地點中斷投票長達兩小時。資安單位指出,針對選務與政府雲端系統的網攻已迅速排除。桑杜則在投票進行中於臉書發文稱,當局接獲多起選民被非法送至海外投票站的舉報,明顯是收了錢,還有一些空白選票被偷運出投票所,之後蓋章再投入票箱。民間組織Promo-Lex也通報多起選務異常,包括未經授權人士進入投票所,以及選民拍攝或錄影投票過程。
摩爾多瓦近年深陷通膨、鄰國戰爭帶來的不穩定、生活成本高漲與貧困率居高不下,可能削弱對親歐政黨的支持。經濟學家伊夫托迪(Cristian Iftodi)稱這次大選是「國史上最重要的一次」,他說:「我相信雖然摩爾多瓦是一個小國,但對歐盟極其重要,若能贏得這場對俄羅斯的戰役,歐盟將更團結。」
26歲的基希納烏學生米哈伊洛夫(Igor Mihailov)則說,他最在乎的「政府真正為人民服務,而非為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