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福建號彈射戰機的聯想:磁軌砲、雷射與美軍福特號航母

羅慶生/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

9月22日,中國大陸官煤首度公開殲-15T、殲-35與空警-600三型艦載戰機在福建艦航母彈射起飛與攔索降落的影片,引起各方關注。如果說93閱兵直播是給美國川普總統等外行人看熱鬧的典禮現場,這段8分多鐘的影片就是給美國「戰爭部」與印太司令部專家們仔細檢視的紀錄片。畫面直擊細節,包括升降機的起降、放飛小組的手勢、空警-600折疊機翼的展開、可推測數量的戰機編號特寫、可推測攔截索效率的降落時海上遠景,甚至還有不同角度的重播。想讓觀眾看清楚的程度,已經到了「貼心」等級。

這樣做的目的當然是基於「威懾」的戰略對話,讓競爭對手看清楚我的實力。是不是擺拍,行家一看就知道。解放軍是要告訴美軍同行:我們福建號的電磁彈射系統不比你們的福特號差,甚至更好。因為福特號到現在為止沒有公開過電磁彈射隱形戰機F-35C的畫面。許多中國軍迷質疑:美軍福特號航母不能彈射F-35C。

影片公布的時機也很敏感,剛好是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議員代表團訪問中國的第二天。這個代表團是2019年美、中激烈競爭以來首次的國會議員防華。這安排是讓議員們拜會一天後回到酒店休息,打開電視時剛好可以看到。和2011年1月,殲-20首飛,剛好安排在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訪華的同一天是異曲同工。在中國謀略,這招稱為「棉裡藏針」,不講狠話,客氣接待,卻透過其他途徑讓你知道我的厲害。影片中放飛小組的服裝略顯厚重,應是在春寒料峭的三月拍攝。這表示中國官宣將這張牌攥在手裡已經很久了。

改變海戰面貌的「綜合電力系統」

對關注美、中競爭的觀察者來說,這影片的意義非凡。因為2022年6月福建號下水,外界即對福建號是傳統動力,卻採用電磁彈射,所需電力到底從哪裡來而深感疑惑。中國宣稱是「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的突破。這技術是將輪機與艙面各自獨立的電力系統整合成單一系統,以充分運用各自多餘的電力。核心是一個高效的儲能系統,可以在電磁彈射時提供足夠電力。這並非獨創,福特號航母也是綜合電力系統,只是用成熟技術的交流電,福建號用的則是新一代的直流電系統。但這只是理論,實際上能不能做到需要實證檢驗。而這影片的發布,證實中國已經做到。

因此意義非凡。這套綜合電力系統的功能還可以繼續擴充,例如磁軌砲。電磁彈射和電磁軌道砲是同一原理,能推動30噸戰機起飛的電磁彈射技術,也可以用來發射十幾公斤彈頭到100多公里外,是種低成本高威力的武器系統。美軍對此開發很早,原本要在隱形戰艦朱瓦特號驅逐艦上安裝,連砲座都預留好了。可惜後續發展不順。現在朱瓦特號已拆除原砲座改裝為垂直發射系統,磁軌砲計畫暫時放棄。

中國磁軌砲開發較晚,有後發優勢。有傳言指解放軍新款的055B驅逐艦將配置磁軌砲,如果是真的,就表示已突破砲管易磨損的技術瓶頸。再搭配綜合電力系統提供的高電力,威力將很強,須密切注意。

不僅磁軌砲,這套電力系統還可以提供更低成本的「定向能武器」所需要的龐大電力,包括雷射、微波、粒子束或聲波武器。因為提供的電力愈穩定、強大,這些武器的戰力愈高。

例如雷射。不久前澳洲光電系統公司(EOS)發布阿波羅(Apollo)防空雷射系統,號稱每分鐘能擊落20架無人機,可應對無人機蜂群的攻擊。但實際應用可能會不如預期。

因為平均摧毀一架需要雷射光照射3秒鐘。而好的FPV穿越機從零加速到100公里時速只需2秒,最高時速可達200公里甚至300公里。如果用20架FPV從1公里外發動蜂群攻擊,20秒左右就抵達。Apollo將沒有一分鐘的時間來摧毀它們。或即便摧毀,也會有時速超過100公里的殘骸撞擊過來。雷射不是動能武器,不能「擊落」敵機,而是熔穿機器摧毀機械性能,要發揮功能,照射摧毀的時間愈短愈好,否則將無法應對蜂群或飽和攻擊。這需要很高的功率。而限制雷射功率的主要因素,就是電力系統。

因此,這套綜合電力系統如果真的管用,未來可能看到055B、052D驅逐艦或其他護衛艦上安裝磁軌砲、雷射、微波、粒子束或聲波武器。海戰面貌將改觀。而海戰面貌改觀的戰略意義:批評者經常質疑中國軍隊缺乏實戰檢驗,不如美軍的經驗豐富;這話沒錯,如果打傳統武器的作戰,解放軍確實不如美軍的經驗豐富,但如果打新面貌的海戰,大家都沒經驗。規則改變,經驗優勢會被抵銷,美軍不能掉以輕心。

福特號電磁彈射不能彈射F-35C?

客觀而論,應給福建號表現高評價,反觀美軍福特號的表現就令人失望。2017年服役以來問題不斷,故障頻傳。如果說因為採用大量新科技必須花時間調適,超過8年的學習曲線也未免太長。尤其是與F-35C系統不適配的問題遲遲無法解決,讓F-35C無法上艦。是的,福特號不是不能彈射F-35C,而是兩套系統不適配。

不適配的原因,是這兩種武器系統是同時發展的創新科技,以致設計時的配套各搞各的。洛克希德.馬丁設計F-35C時依據蒸氣彈射系統配套,所以部署在尼米茲級航母上的問題不大。但紐波特紐斯造船廠將電磁彈射系統裝上新打造的福特號時,只考慮到F-18和E-2D這兩款舊型機的配套,沒注意也無法注意那款正在設計中的F-35C。結果搞個大烏龍。

這責任到底算誰的很難扯清。因為這是兩家各自獨立的私人軍工企業,不會主動對彼此公開設計。而決定福特號設計的是海軍,拍板X-35得標「聯合打擊戰鬥機」(JSF)計畫的是空軍,兩軍也互不隸屬。現在福特號要單獨彈射一架F-35C問題不大,但要將整個F-35C中隊上艦常態部署,那對不起,系統不支援。

因此,未來福特級的二號艦甘迺迪號,F-35C上艦應該沒有問題。但要修改福特號,就好像房屋已經蓋好,卻發現電、水管與排水設計錯誤;那很多是要打掉重練的大工程。美國海軍要挪出這麼多預算恐怕不容易。但如果就此算了,問題也很嚴重。

福特號如果不能部署F-35C,即便有核子動力,攻擊矛頭少了隱形戰機,戰力當場就打對折,反不如有F-35C的尼米茲級航母好用,尤其是面對解放軍海軍這科技層次相當的對手。如果部署到解放軍活躍的印太地區,福特號就將像是少了一隻手的半殘,威懾的說服力不夠。

在甘迺迪號航母形成戰力之前,西太平洋將只有一艘能電磁彈射隱形戰機的航母,那就是福建號。而原本計畫今年7月交艦的甘迺迪號,因升降機問題將推遲至2027年3月,要形成戰力,至少要2028年以後。這對軍艦老舊、經常待修,兵力調度已經吃緊的印太司令部來說,是相當大的挑戰。

以上是福建號電磁彈射戰機所引發的聯想。除這些聯想筆者還有個感概或者說是疑問。西方敘事經常強調:中共獨裁政權的本質,將打壓社會的創造與創新能力,限制中國發展。但這幾年我們看到中國大陸高科技出現井噴式的突破,機器人、AI、晶片…,讓美方專家紛紛喊出「史普尼克號時刻」,現在還包括軍事科技。這沒有強大的創造與創新能力是辦不到的。那麼,到底是政權性質與社會創造力無關,還是中共其實並不是獨裁政權?值得客觀觀察者好好思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