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九學堂訪川滇 蕭旭岑:緬懷抗戰 認識少數民族

當地人士(左)用現在世界上唯一存活的象形文字,也就是雲南東巴族文字寫成的「兩岸一家親」,右為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圖/馬英九基金會提供
當地人士(左)用現在世界上唯一存活的象形文字,也就是雲南東巴族文字寫成的「兩岸一家親」,右為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圖/馬英九基金會提供

馬英九基金會「大九學堂」學生九月赴中國大陸雲南省、四川省參訪,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今(28日)表示,這次兩個團都參訪緬懷抗戰遺跡,深入認識大陸的少數民族,也見證了大陸西南方壯闊的自然景觀風光還有珍貴的大熊貓基地與三星堆遺址,同學們都說「收穫太豐富了!」回台灣要帶更多同學親友來川、滇走走。

蕭旭岑表示,兩岸青年交流越來越熱烈,「大九學堂」今年已經有十個團參訪大陸,同學報名都相當踴躍。尤其是交流過程中,台灣同學與大陸同學自然打成一片,交換對學業、工作與未來的看法,讓人看了非常感動。儘管面臨兩岸情勢嚴峻,但年輕人交流絲毫沒有影響,讓人對兩岸的未來充滿信心。

蕭旭岑指出,這次在雲南、四川,同學們都親身見證了壯闊的自然景觀,包括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雲南麗江古城、四川九寨溝,台灣同學們都讚嘆不已。尤其是在雲南爬上海拔4680公尺的玉龍雪山,以及看到清澈又七彩變換的九寨溝五花海,有同學興奮地對他說:「不用到外國,到大陸就可以看到此生所見最壯闊的風景,夫復何求!」

蕭旭岑指出,今年是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80週年,滇、川兩團也安排了相關抗戰遺跡參訪,包括雲南抗戰史跡西南聯大舊址,以及四川宜賓李庄的同濟大學、中國營造學社舊址等,同學們見證了抗戰期間,許多先賢保存重要文化、文物的努力,感受到80幾年前中華民族團結抗日的精神,對同學們而言深有啟發。

蕭旭岑表示,另外同樣珍貴的體驗,是從雲南到四川,同學們親身認識了許多少數民族的文化,包括雲南民族村感受二十六族的風情,以及深入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女同學們也買了各族的服飾,綁了藏族的民俗髮辮。蕭旭岑表示,同學們與許多少數民族的大陸同胞互動,都有很豐富的體驗,有同學甚至向他分享,自己「感受到了民族融合的深刻意義」。

蕭旭岑表示,到雲南麗江同學們還參訪「東巴研究院」,認識了世界上唯一還存活的象形文字「東巴文」,同樣讓人讚嘆和驚喜。東巴文字傳承人親筆寫了包括「吉祥如意」、「大展鴻圖」、「兩岸一家親」等送給每一位同學,同學們見證大陸保存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與文字的用心,紛紛表達由衷感謝與感動。

隨團指導老師文大新聞系教授莊伯仲指出,此行隨便一個角落,都有滿滿的文化風情。而同學到雲南昆明參訪亞洲最大「斗南花市」,和台灣雲林斗南撞名,也格外感到親切。這些豐富的行程,除了將歷史和地理課本的所學知識複習一遍之外,也有幾位同學因此而激發出苦思未得的碩士論文題目,真可謂「行千里路勝讀萬卷書」。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