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百年院慶3-3】兩岸故宮合璧不是夢!《富春山居圖》曾立典範

學者專家認為,只要政治氛圍好,兩岸故宮完全有可能共辦展覽。圖為台北故宮。圖/記者簡立欣攝
學者專家認為,只要政治氛圍好,兩岸故宮完全有可能共辦展覽。圖為台北故宮。圖/記者簡立欣攝

國共內戰時期,國民政府將抗戰後輾轉移至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大量遷至台北,希望借此延續「文化正統性」。但尷尬的是,故宮文物遷台70多年來,多次文化交流名義遠赴歐美日本等地,卻從未「回到」大陸展出。兩岸故宮文物是否可能合璧?學者專家認為,只要政治氛圍好,兩岸故宮完全有可能共辦展覽,何況此前就有《富春山居圖》在台北聯展的前例。

目前故宮文物若要「出差」去國外展覽,外借國一定要有司法免扣押的法律制度,這是當年國民黨執政時,擔心外界文物在國外被北京方面追討、扣押所致;這也是為何台北故宮文物從未赴大陸展出,就怕文物一去不回。

馬政府時期兩岸故宮4度合作

但法律僅是最低限度的規範;若兩岸之間有足夠信任,就不須司法去框限。以兩岸交流最熱烈的馬英九執政時期為例,兩岸故宮曾4度合作,包括:2009年10月,北京故宮和上海博物館借出37件文物給台北故宮,舉辦「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還舉辦了「兩岸故宮第一屆學術研討會:為君難─雍正帝其人其事及其時代」;2011年慶祝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台北故宮6月到9月舉辦「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緊接著10月「康熙大帝與太陽王路易十四特展」登場,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提供康熙朝文物33組件;2013年,台北故宮舉辦「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位特展」,北京故宮借出多達45件文物。

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局部。圖/取自故宮官網

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局部。圖/取自故宮官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台北故宮舉辦「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來自浙江省博物館的《富春山居圖》前半段(剩山圖)與台北故宮的後半段(無用師卷)合璧,是當年兩岸盛事。這幅宋末元初畫家黃公望創作於1347年至1350年的作品,於西元1650年遭到火厄,被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之後,300多年來首次在同一場地同一展櫃展出,也被寄寓兩岸重新團圓的政治期望

「去中國化」自失立場 將讓故宮文物變贓物

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而故宮做為兩岸文化同根同源的具體象徵,是改善兩岸關係的最佳媒介。高中教師區桂芝認為,當民進黨政府「去中國化」時,甚至將中華民國變更國號、將大陸地區自憲政架構排除,從而與「中國」概念脫鉤時,其實難以主張對國共內戰時因權宜考量而運台的中國文物擁有「所有權」。

區桂芝說,今年是故宮百年,若不連結大陸,故宮哪來的百年?哪有里程碑?如果要切斷掉與「中國」的連結,那這批文物就變成贓物,這將讓全體國人情何以堪。

前立委陳學聖則表示,依照目前政治氛圍,很難期待兩岸故宮合壁,不過如果未來國民黨有機會執政,兩岸應該會有更多合作,屆時就可以文化先行,先從兩岸故宮交流開始著手,讓兩岸人民都可以接觸到對岸故宮文物。兩岸只要有善意,避免名稱上的國格爭議,這些都做得到,畢竟有《富春山居圖》的前例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