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民進黨政府「去中國化」,卻屢次拿象徵中華文化的故宮文物借展國外,以做「文化外交」,被抨擊是「精神分裂」。近日故宮文物又將翠玉白菜等重要文物借展捷克,再次引發討論。針對故宮文物外借的政治意涵、文物維護的管理面、以及兩岸故宮文物合璧的可能性,《梅花新聞網》做出以下探討。
今年是國立故宮博物院百年院慶,為響應「2025歐洲台灣文化年」,包括文化部長李遠、外交部長林佳龍和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等,9月11日帶著人氣國寶〈翠玉白菜〉、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等131組件故宮文物,遠赴捷克國家博物館舉辦「故宮文物百選及其故事」特展。不過此舉也引發批評,認為舉世稀珍的中華瑰寶,變成民進黨在台獨敘事之下,用來與外國交易的「政治道具」。
文物借展3要素:對等、互惠、司法免扣押
事實上,文物借展是各國博物館常態,台北故宮也多有前例。前立委陳學聖表示,故宮文物到國外展出,首先就是該博物館的「份量」必須跟故宮對等,不能是名不見經傳的博物館、美術館;第二要互惠,也就是對方也要有相同份量的文物來展,而不是我館單方面輸出;第三是司法免扣押,亦即借展地所在國家必須通過立法,保證在展覽期間及運送過程中,文物不會受到法律上的追訴或扣押。陳學聖說,司法豁免權這一點最重要,以確保文物安全歸還,否則文物一出國可能因各種政治紛擾而回不來,例如遭大陸扣押。
不過此次借展,主要批評是意識形態層面。國民黨立委蘇清泉日前投書時直言:民進黨大搞「去中國化」,不光是在政治上反對一個中國,連唱大陸流行歌曲、使用大陸流行語,都會被網軍出征;但與此同時民進黨卻又把故宮國寶借展外國,把全球華人共有的文化遺產拿來「和親」,其「國格分裂」行為,令人歎為觀止。
大陸國台辦也痛批,歷史文化遺產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共同記憶,兩岸同胞有責任保護好、傳承好。但民進黨政府卻一方面極力推進「文化台獨」、「去中國化」,另一方面又大肆利用中華文化瑰寶操弄台獨,「行徑何其諷刺,嘴臉何其醜陋!」
大陸輿論界則對兩點表示不滿:首先就是用中華文明瑰寶來服務所謂的「台灣文化年」;其次,選址捷克進行所謂「交流」,但捷克當前又扮演歐洲反華「先鋒」,賴政府此舉就是明顯離間中歐關係。
長期反對課綱「去中國化」的高中國文教師區桂芝也對《梅花新聞網》表示,故宮國寶代表中國文化,現在卻是去為台獨外交做宣傳,令人尷尬、氣憤、傷心;如果故宮文物有靈,這就是對它們的褻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