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專論】中國對俄羅斯開放免簽:便利與顧慮

9月15日,上海移民管理員警幫助俄羅斯籍旅客完成入境卡填寫。圖/取自新華社
9月15日,上海移民管理員警幫助俄羅斯籍旅客完成入境卡填寫。圖/取自新華社

馮寧默/台灣政治大學博士生

中國大陸舉行反法西斯戰爭閱兵前一天,外交部發言人宣布中國擴大免簽國家範圍,對俄羅斯試行免簽,試行期為9月15日至次年9月14日,免簽期限內俄公民來華經商、觀光、探親訪友、交流無需簽證可停留30天。

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俄羅斯遭受西方嚴厲制裁,全數赴歐美日韓航線停飛,赴歐洲多個口岸陸路交通關閉,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等宣布停止或限制俄羅斯遊客入境,俄羅斯護照免簽和落地簽國家數量從120個下滑至113個,俄羅斯遊客訪問西方國家從簽證和交通方面均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中國宣布單方面免簽,對於俄羅斯來說無異於一份「大禮包」,隨著中俄關係升溫,俄羅斯人前往中國的需求持續走高。過去中國簽證門檻較高,免簽政策讓俄羅斯人更方便地前往中國,9月15日莫斯科至北京航線落地,第一批免簽證俄羅斯遊客抵達中國開啟免簽時代。

俄羅斯歡迎中方免簽  視之為大禮包

出國度假是俄羅斯社會的習俗,儘管受到西方制裁,2025年上半年俄羅斯公民出國人數達到1370萬人次,中國是繼土耳其、阿布哈茲地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哈薩克斯坦之後,俄羅斯民眾的第五大旅遊地;2025年上半年,俄中兩國之間的旅遊人數約為140萬人次,同前半年比增長20%。塔斯社報道2025年上半年俄羅斯遊客訪問中國88.8萬人次,訪俄的中國遊客數量則少得多。不過由於中國簽證手續繁瑣,80%的俄羅斯遊客首選前往無需簽證的海南島,前往內地的遊客數量相對有限。

俄羅斯媒體和社交媒體普遍讚揚中國的免簽政策,免簽提升了便利性、節約時間和簽證費用,俄國社交媒體VK用戶,表達了對中國旅遊感興趣,除了表達興趣,不少俄羅斯人把中國免簽與歐盟的制裁相對比。尤其在邊境城市,免簽政策受歡迎程度更高。隨著免簽落地,莫斯科至北京的機票價格由20000新台幣飆升至40000新台幣左右,俄羅斯旅行社協會表示,放寬規定刺激俄羅斯人赴華旅遊人數增長40%。

俄羅斯尚未對中國免簽  有什麼考慮?

作為回應,普京在海參崴的東方經濟論壇宣布將給予中國遊客對等免簽。此前中國遊客前往俄羅斯需要傳統簽證、電子簽證,遠東等地另有邊境跟團免簽政策;然而,傳統簽證邀請函獲取不易,電子簽證花費為399元人民幣單次,且需要一定時間內辦理,中國遊客對俄羅斯免簽同樣抱有很高興趣。

截至目前,俄對中出入免簽的具體細則尚未出台。考慮到俄羅斯海關系統的效率較差,可能俄方正在為此做準備。另外有些中國的評論認為,俄羅斯現有電子簽證系統涵蓋55個國家和地區公民申請,申請即出簽,出入境地點包括俄羅斯92個口岸。2025年上半年,中國遊客入境俄羅斯47.3萬人次,一旦宣布免簽,俄羅斯海關將失去一筆可觀收入,這可能是俄羅斯頒布免簽政策緩慢的另一考量。

俄羅斯是雙頭鷹  向東或向西尚需自我定位

不過,在中俄合作的大背景下,俄羅斯的內部始終存在懷疑的聲音,例如針對中國開放簽證,有俄羅斯議員認為可能會讓年輕女性和勞動力向中國移居,加劇俄羅斯本就失衡的性別比例。另有一些分析著重在提防中資近年來開發遠東,大量中國人通過移居西伯利亞和遠東,導致中國人聚居區增多,帶來經濟依賴和文化衝突的風險,這種行為被一些媒體稱「安靜的擴張」,面對人口十倍大於俄羅斯的中國,俄國社會仍表現出憂慮。

現有一些政策也印證這些擔憂。俄烏衝突之後中國汽車迅速佔領俄羅斯市場份額,2024年已經佔據俄羅斯汽車市場的半壁江山。2024年俄羅斯進口汽車報廢稅(recycling fee)大幅跳漲,2025年7月又提高了技術認證,中國品牌東風等旗下的卡車車型因為性能、噪音和排放問題不再符合俄羅斯標準而失去銷售資質,中國汽車在俄銷售出現了下滑,此舉被認為是為了限制中國汽車過快在俄羅斯市場擴張。

另一案例則證明了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擔憂,中方積極推動中俄跨境大橋建設。2015年中俄跨境大橋簽署意向,2022年通車,至今僅開通貨運,未開通客運,邊境人民往來仍需要花費高價坐船或乘坐冰上氣墊船,中國的黑河市和布拉戈維申斯克(海蘭泡)隔江相望,但俄羅斯海關通關時間常常需要3小時以上,似乎並不希望中俄邊境往來過於密切。

作為橫跨亞歐大陸的雙頭鷹,俄羅斯歷史上不缺乏「向東看」,1253年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與蒙古軍聯合大敗十字軍東征,但這種時期終究屬於少數。短期來看,雖然有突發政策影響,整體中俄合作由於西方制裁存續還在升溫;中期而言,中俄關係依賴美俄關係,俄烏衝突結束將或將為俄羅斯返回歐洲帶來機會。現階段俄羅斯在一定時期「向東看」的趨勢仍會延續,長遠而言,俄羅斯對自身的定位將決定中俄合作的上限。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