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電信詐騙中心  連韓媒都注意到了

投資示意圖。警方統計顯示,詐欺案件數與金額呈現結構性上升,投資詐欺、假交友與假客服等類型尤其突出。圖/取自Unsplash,Stephen Dawson攝
投資示意圖。警方統計顯示,詐欺案件數與金額呈現結構性上升,投資詐欺、假交友與假客服等類型尤其突出。圖/取自Unsplash,Stephen Dawson攝

《朝鮮日報》指出,台灣每年因語音與簡訊等釣魚詐欺造成的損失高達新台幣約502億元,若以人口比例換算,人均受害程度遠高於韓、日,國際上因此有「詐騙之島」或「國際語音釣魚中心」之稱。

台灣與南韓有許多相似之處,台灣反詐騙軟體公司Gogolook說,兩國的數位文化發達,很容易做犯罪實驗,新的釣魚手法如果在台灣測試成功,就會散播到亞洲,最終蔓延到世界各地。

警方與業者表示,近年詐騙型態快速演進,已從傳統電話簡訊擴大到結合社群、視訊與人工智慧(AI)技術的複合攻擊,犯罪組織常在台灣試驗新招,一旦在台成功即可擴散到亞洲其他地區。防詐軟體業者也指出,台灣因數位應用普及,成為詐團測試新手法的熱床。

警方統計顯示,詐欺案件數與金額呈現結構性上升,投資詐欺、假交友與假客服等類型尤其突出;官方的165反詐儀表板提供了即時案例與手法排行,供民眾查證與通報。

常見的詐騙手法包含:1. AI語音/深偽語音詐騙(vishing)。2. 偽造客服、銀行簡訊與一次性密碼(OTP)攔截。3. 假投資/炒幣與假交友詐騙。4.假購物/QR Code陷阱。5. 社交工程與資料蒐集── 詐團透過社群、公開資料蒐集目標資訊(生日、親友等),再做個資化攻擊,提高成功率。

警方與資安界的共同建議包括:遇可疑來電勿直接透露帳戶或OTP、不要點擊可疑簡訊,接到電話之後「先掛斷」,再詢問警方。避免陷入詐騙集團的套路迴圈。民眾請勿輕信網路上的投資詐騙話術,像是短時間高獲利、穩賺不賠等,都得小心。

學界一名人士說,面對AI(人工智慧)、深偽等新威脅,政府與電信、金融產業需加速技術與法規合作,如推廣來電顯示認證、強化交易驗證機制與跨國情資交換,才能在源頭阻斷詐欺產業鏈。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