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瓜多義肢登山勇士來台挑戰玉山 與台「巔峰神女」江秀真展開生命之旅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15日宣布,來自厄瓜多的義肢登山勇士金特羅(左二),將於9月17日至18日挑戰台灣最高峰玉山,且由全球華人第一位完成「七大洲七頂峰」的女性登山家、同時是2024年「全球熱愛生命獎章」得主江秀真(右一)全程陪同。圖/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提供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15日宣布,來自厄瓜多的義肢登山勇士金特羅(左二),將於9月17日至18日挑戰台灣最高峰玉山,且由全球華人第一位完成「七大洲七頂峰」的女性登山家、同時是2024年「全球熱愛生命獎章」得主江秀真(右一)全程陪同。圖/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提供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今(15)日上午於《中央通訊社》舉行記者會,宣布來自南美洲厄瓜多的義肢登山勇士聖地牙哥.金特羅(Santiago Quintero)將於917日至18日挑戰台灣最高峰玉山,並由全球華人第一位完成「七大洲七頂峰」的女性登山家、同時是2024年「全球熱愛生命獎章」得主江秀真全程陪同。這趟跨國生命之旅不僅象徵勇氣與突破,更將玉山的壯麗與台灣登山教育推向國際舞台。

全球熱愛生命運動 28年推廣不輟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自1997年創立以來,長期推動「全球熱愛生命運動」,倡導「和自己好、和別人好、和地球好」,呼籲人們熱愛生命、尊重他人並維護地球永續。基金會創辦人周進華表示,28年來基金會已表揚來自七大洲、81個國家的481位得獎者,讓「完整生命、完整地球」的理念遍布全球。

今年度共有3683位候選人獲推薦,最終由金特羅等人脫穎而出,榮獲「全球熱愛生命獎章」。金特羅特別提前於914日抵台,其餘來自10國的獲獎者將於919日陸續抵台,並於920日至27日展開「全台關懷生命走透透」系列公益活動。

今年度共有3683位候選人獲推薦,最終由金特羅等人脫穎而出,榮獲「全球熱愛生命獎章」,他已於14日抵台。圖/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提供

今年度共有3683位候選人獲推薦,最終由金特羅等人脫穎而出,榮獲「全球熱愛生命獎章」,他已於14日抵台。圖/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提供

挑戰極限 義肢勇士書寫傳奇

現年52歲的金特羅,30多年來縱橫世界山岳,在安地斯山脈與全球超過8萬座山峰留下足跡。他曾獨自登上安地斯山9座新高峰,完成14座極限高峰的攀登紀錄,更單獨征服30多座全球新高峰,被譽為拉丁美洲「無敵嚮導」,帶領無數人安全登頂圓夢。

然而,他的生命歷程並非一帆風順。一次高山冒險中,他因暴風雪受困,最終雙腳嚴重凍傷被迫截肢。醫師曾判定他此生將依賴輪椅度日,但金特羅拒絕向命運低頭,他用義肢重新踏上山路,以實際行動證明「生命無限可能」。

他在自傳《跨越生命高牆》中,記錄了自己如何走過困境,並透過演講與行動,激勵無數人面對逆境勇敢追夢。基金會國際交流中心執行長周上觀指出,金特羅的故事正是「熱愛生命」的最佳詮釋,他的每一步都傳達著「不屈不撓」的精神。

玉山同行 台灣「巔峰神女」接棒

此次金特羅來台,不僅是為領取獎章,更向基金會表達一個心願——親自攀登台灣最高峰玉山。周大觀基金會董事長郭盈蘭律師透露,基金會特別邀請台灣著名女登山家江秀真,與金特羅共同完成這趟「玉山生命之旅」。

周大觀基金會董事長郭盈蘭律師透露,基金會特別邀請台灣著名女登山家江秀真(見圖),與金特羅共同完成這趟「玉山生命之旅」。圖/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提供

周大觀基金會董事長郭盈蘭律師透露,基金會特別邀請台灣著名女登山家江秀真(見圖),與金特羅共同完成這趟「玉山生命之旅」。圖/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提供

江秀真被譽為「巔峰神女」,是全球華人第一位完成「七大洲七頂峰」壯舉的女性登山家,也是福爾摩莎登山學校的創辦人。她曾獲得2024年「全球熱愛生命獎章」,多年來致力於推廣登山教育與安全理念。

郭盈蘭表示,江秀真不僅是國際級登山代表,更長年投入台灣登山教育,希望學生能兼具專業技能與外語能力,人人考取登山嚮導證。這樣不僅能服務國際登山客,也能提升全民的登山知能,最終目標是打造「零山難台灣」,創造屬於台灣的登山奇蹟。

玉山之美 連結國際舞台

此次「玉山生命之旅」不僅是兩位登山家的挑戰,更是台灣登山文化的國際展現。透過金特羅與江秀真的跨國合作,玉山不僅是一座山峰,更成為「生命教育」與「國際交流」的象徵。

中央社社長胡婉玲今早亦親臨記者會,與基金會創辦人周進華共同見證這場跨越國界的生命挑戰。胡婉玲表示,台灣的山岳資源豐富,但同時伴隨風險,若能透過國際合作推廣登山教育,將有助於建立更完善的山難防治機制,也能讓世界認識台灣的自然之美。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指出,金特羅的來訪與玉山挑戰,將帶來三重意義:

生命啟發:透過金特羅「失足再起」的故事,鼓勵社會大眾在逆境中不放棄。

國際交流:江秀真與金特羅的同行,展現台灣登山文化與教育,讓國際社會看見台灣。

教育落實:藉由登山教育的推廣,培養專業人才,實現「人人懂登山」的社會願景。

基金會也強調,生命教育並非僅止於理念,而是透過一個個生命故事的實踐,才能真正觸動人心。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