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關稅與芬太尼議題成障礙 川習峰會蒙陰影

中國當局已正式邀請美國總統川普前往北京,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但白宮尚未回應。圖為川普2017年訪問中國。圖/取自白宮官網
中國當局已正式邀請美國總統川普前往北京,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但白宮尚未回應。圖為川普2017年訪問中國。圖/取自白宮官網

中國當局已正式邀請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前往北京,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但白宮尚未回應,目前這兩個地緣政治對手在貿易與芬太尼問題上仍因巨大分歧而停滯。分析人士指出,川普在追求實質成果與重視外交排場之間左右為難,而美方持續對北京加碼的制裁與關稅,再加上北京不願為邀請「送大禮」,使川習峰會的前景愈發不明朗。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將於14日在馬德里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舉行第四輪談判,外界期望能為川普在10月31日韓國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前訪中鋪路。

近日,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與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也與中國官員通話,引發兩國領導人會面的揣測。不過,由於談判缺乏實質進展,外界認為舉行北京峰會的可能性下降,川普與習近平更可能選擇在APEC場邊進行較低調的會晤。

前白宮中國事務高級官員貝蘭(Sarah Beran)指出,這些通話與馬德里會面「顯然是在為領袖級會晤做準備」,但會晤地點仍不確定。「究竟川普與習應在北京會晤,還是在APEC場邊碰面,目前可能仍存在分歧。」她補充說,北京仍在試圖判斷川普政府究竟是要達成真正的協議、陷入無休止的談判,還是僅僅要一次北京的「拍照機會」。

談判知情人士透露,最大障礙在於美方對中國未能嚴格打擊芬太尼製造原料出口感到不滿。北京表示願意採取行動,但前提是美國先取消川普對中國加徵的芬太尼相關關稅。華府則堅持,中方必須先採取行動並展現成果,才可能談關稅減免。

布魯金斯學會中國專家哈斯(Ryan Hass)表示,缺乏突破正削弱北京峰會的正當性。他指出,北京不太可能願意給予比2017年川普訪華更盛大的排場,而川普也會顧慮別人認為自己淪為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訪中後的「陪襯」。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副會長卡特勒(Wendy Cutler)則認為,美中沒有足夠時間達成一份能支撐川普訪中的貿易協議,「更可能的情況是雙方在APEC會面,宣布一些成果,但不會有貿易協議。」

顧問公司Teneo的中國專家懷爾道(Gabe Wildau)指出,川普喜歡高規格訪問的排場,但若無協議,他訪問北京的可能性不大,「一場國是訪問若缺乏實質成果,盛大的排場就顯得空洞。」

不過,前白宮中國事務官員魏德(Dennis Wilder)認為,川普與習近平更可能在北京會晤。他指出:「川普幾乎肯定會偏好在北京舉行峰會,以對比近期普丁和金正恩獲得的熱烈歡迎。在APEC場邊會面,會過於讓人聯想到去年舊金山拜登(Joe Biden)與習近平的會談。」

近來一系列事件也讓北京峰會的前景更加複雜。川普13日呼籲北約國家對中國祭出50%到100%的制裁,以迫使北京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幾天前,他還敦促歐盟對中國進口產品課徵100%關稅。此外,美國12日更將一些中國企業列入出口黑名單,雖然批評者認為這項行動效果有限、漏洞不少,但它仍然是一項中國強烈反對的最新出口管制。

一名前美國官員表示,歐盟不太可能同意對中國徵收大規模關稅,但若真的推動,將成為「潛在的變數,可能讓峰會生變」。他補充說,中國希望峰會能在北京舉行,但不會為說服川普前往北京而「送大禮」。不過,他強調,中國已表示,即便川普在最後一刻才決定,他們也能在幾天內安排峰會。

另一層變數是,中國13日宣布對部分美國晶片發起反傾銷調查,《環球時報》評論稱此舉與美方對中出口管制有關。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前駐美大使崔天凱近日訪問華盛頓,目的是提升北京峰會順利舉行的可能性。與他今年稍早的一些訪問不同,此行他成功與美國政府官員會晤。

另有消息稱,中國總理李強下月將成為多年來首位出席聯合國大會的中國總理,這可能提供美中高層更多互動機會。北京方面還討論過盧比奧可能訪中,為峰會鋪路。但知情人士警告,若美方臨時對中國出招,北京可能隨時取消盧比奧的訪問或川普的行程。

白宮官員則表示,川普「表達了會晤習近平的開放態度」,但目前沒有任何關於峰會的公告。中國駐美大使館拒絕評論。

喬治城大學中國問題專家梅德羅斯(Evan Medeiros)指出,川普是否會前往北京,將是史上最難定奪的抉擇之一,結果取決於川普本人,甚至可能要到最後一刻才會定案。他說:「這將是一場在川普追求實質成果與渴望享受中國禮遇之間的拉鋸。」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