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台北地院日前裁定柯文哲交保,高等法院12日撤銷原裁定並發回更審,引發各界關注。孫文學校總校長、國民黨主席參選人張亞中當日發文,直指檢方與高院的理由「過度推論、政治化操作」,呼籲司法應回歸專業與中立。
檢方在抗告中提出四點:其一,重要證人尚未訊問完畢;其二,柯文哲交保後與證人接觸;其三,曾對同案被告公開喊話;其四,授權社群帳號發文。
張亞中認為,這些理由並不足以支持羈押:證人訊問並非交保必要條件;所謂「接觸」並非核心證人;公開談話屬於言論自由,不等於串證;至於社群帳號發文屬輿論評論,不應與司法干擾混為一談。
高院指出,台北地院裁定存在三大瑕疵:對串證風險判斷前後矛盾;限制接觸範圍模糊;裁定理由不備。
張亞中認為,隨著審理進展,串證疑慮自然下降,並非前後矛盾;交保條件可更精確,而非因此全盤否定;若理由不足,高院應要求補充,而非撤銷裁定。
張亞中強調,柯文哲被羈押逾一年,檢方未能提出具體證據,卻屢以「新事證」抗告,令人懷疑案件已非純粹司法問題,而是政治角力。他警告,若司法持續被政治化操作,將削弱社會對司法公正的信任,進而傷害民主根基。
他呼籲,司法機關必須拒絕政治干預,維護專業與中立,才能重建人民對司法的信任,保障社會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