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隆/政治觀察家
以前我們常聽到「崇洋媚外」這樣的成語,一直到現在個人對於這樣的話還是深有同感,但是觀點卻不同了。之前是盲目崇拜與跟隨外國文化,但是現在卻覺得外國人可能因為立場與角度的不同,所以才能真正點出我們的問題。這是值得肯定的事情,只是在面對這些指責或問題時,我們政府的態度卻還是虛與委蛇,令人難以認同。
最近讓大家覺得最難以接受的就是「大罷免」的出現,因為這是近年來破壞民主制度最大的元兇,幸好在全民的智慧反制下變成大失敗,才沒有讓臺灣繼續貽笑國際。而曾任公營英語影音平臺「TaiwanPlus」編輯部高階主管的英籍資深媒體人Ed Moon日前的發文,內文直言從全臺大罷免到罷免人士研究納粹動員,使得臺灣原有的「熱情而理性的公共討論空間」,逐漸被「極端言論與政治動員」所取代,而且民進黨以「公民團體」名義操作「大罷免」,加上政治力箝制新聞自由,在這樣的政治氛圍中,讓他下定決心離開臺灣。
我相信許多民眾對這樣的論述感同身受,畢竟在大罷免的過程中,我們深刻感受到的是社會對立,尤其是特定人士操作敏感議題更讓社會顯得不安,而且當事人還樂在其中,甚至在大罷免結束之後依然不願意承認錯誤,社會的裂痕恐怕只會不斷地加深。
Ed Moon是一個局外人的體驗,是一個媒體人的專業觀察,但我們卻看不到政府任何正面的回應,依然還是沉浸在自己黨內選對會的運作,如此缺乏反省能力,未來勢必只會引發更強的反作用力。
這也讓我想到幾年前有波蘭記者提到在高雄市的機車騎上人行道的問題,我們看到市長緊急地進行交通大執法,問題也暫時獲得改善,但是現在你再看看高雄的人行道,依然是機車穿梭與違停,這種虛與委蛇的執法態度實在令人無法苟同,畢竟受害最大的還是民眾。
當我們看到這種刻意不回應,或是因為害怕被批評才做的短期回應,背後的執政心態都是可議的,因為政府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不願意修正自己的立場與作法,再不然就是沒有能力解決問題,這對於整個國家的發展與民眾的權益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而官員卻笑罵由他,你又能奈他何?
我們不認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但是當問題被提出來,不管對象是誰,政府都應該仔細聆聽,甚至應該正面的回應並解決。否則當這樣的問題日積月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逐漸形成「講不聽」的刻板印象,就像一般民眾對民進黨「只會選舉,不懂執政」的印象也是長期累積的。如今在執政者身上除了這些既定印象外,還正在累積「冷血與獨裁」的印象,這對於一個國家的穩定與發展是不利的,也是國家對立的開始,所以真心期待政府可以針對這次外國人所提出的問題做出能讓民眾認同的回應,否則當執政者與民意距離越來越遠時,最後受傷最大的,還是我們最愛的臺灣!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