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原在台灣公營英語媒體Taiwan Plus 任職編輯部高階主管的艾永青(Ed Moon),今年7月底已與家人返回英國,日前則以(My) Great Taiwan Recall〈(我的)偉大的台灣罷免〉為題,寫出些讓他決定離開台灣的原因。其實這個標題真正的意涵是「我罷免了台灣」,是對民進黨政府的若干作為感到難以認同,尤其內容中還指出「大罷免」其實違反了議會民主體制
艾永青在他的文中提到,民進黨在國會中的席次並未過半,但卻不試圖與在野黨組成聯合內閣,反而想要罷免掉所有可能的在野立委。換言之,艾永青認為大罷免並非如賴清德所說是「更大的民主」,反而是背離英國人所熟悉的議會民主體制,因而走向了鼓動民粹主義的政治鬥爭。
允許朝小野大的政治文化需改變
台灣存在著「朝小野大」的說法,也意味了此為合乎我國憲政體制的運作模式,並已成為我國難以改變的政治文化。因此,大家並不會質疑獲較「大」民意支持的黨卻不在「朝」?究其原因,這是因為大家的心理上普遍認為,國家元首就應該擁有最高的權力,即使其權力並非憲法所明文賦予。
「在朝」和「在野」原是議會民主體制下的概念。行政權由國會多數黨或形成的多數聯盟執掌,這是議會民主體制的ABC,理所當然也會是多數在朝而少數在野。至於對美國三權分立的總統制運作,目前也普遍認為有「朝野」政黨之分,這不了解三權分立與制衡原理所產生的誤解。
然而,我國自仿效西方議會民主體制起,就以行政權的「內閣制」來理解,至今可謂並不存在議會民主制的政治文化。因此,學者們在介紹或說明西方所稱的「議會制」時,只好從過去所稱的「內閣制」或「責任內閣制」,再刻意改稱為「議會內閣制」,期待能改變長期誤解所形成的政治文化。
法國總理信任投票首次遭否決
我國現行憲政體制多所模仿法國第五共和憲法,法國總統馬克宏去年底才任命組成少數政府的總理白胡,日前主動向國會提出「信任投票」的結果竟遭否決。法國的政府總理通常是胸有成竹時,才會主動向國會提出「信任投票」,讓往後推動政策和預算先向國會取得信賴的承諾。
白胡提出的信任投票遭否決,乃法國憲政史上的第一次。馬克宏這一任期已過了三年後,將第五次組成法國政府,而這也是因馬克宏不願尊重國會的多數政黨聯盟,一再組成少數政府所致。然而,馬克宏是經兩輪投票過半數決制當選總統,其雖有過半數選民的投票支持,但執意組成少數政府的結果,就是以政局不穩定及面臨要求辭職為代價。
大罷免後行政院將繼續鬥爭立法院
法國憲政體制即使稱為「半總統制」,但其核心架構則仍是議會內閣制為基礎。賴清德雖是「少數總統」,但仍被認為擁有至高的「執政權」,才造成他既不思組成聯合政府,更無意取得立法院多數黨派所代表民意的支持,甚至竟對最大在野黨立委發動大罷免。
艾永青固然看出了民進黨背離議會民主體制搞民粹鬥爭的大罷免,但大罷免的失敗並不表示民進黨會回歸憲政體制的規範。畢竟,台灣仍不具有議會民主的政治文化,使得行政院仍將繼續對立法院「鬥爭」而非「負責」。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