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初才應凱達格蘭論壇邀請來台的英前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其私人辦公室大量內部檔案近日被洩露,也揭示他以卸任身分與國際商業網絡牟取巨額報酬,引發民眾對其違反政府規定及公職倫理的強烈質疑。這批被稱「伯里斯檔案」(Boris Files)資料,涵蓋2022年9月至2024年7月間逾1800份文件,包括電郵、信件、發票和商業合同,且涉及其在首相任內活動。
據英國《衛報》報導,洩露的資訊由美國非營利機構「分散式揭密」組織(Distributed Denial of Secrets, DDoS)公開,該組織專門保存洩露或網路攻擊後流出的敏感文件,但對資料來源並未公開。
阿布達比千億美元計畫—「Bia Advisory」的角色
據報導,從洩露的文件顯示,2024年初一家名為「Bia Advisory」的氣候金融諮詢公司聘強生為「首席顧問」,希望借他在首相及外相任內積累的人脈,爭取阿布達比投資基金「穆巴達拉」(Mubadala)的支持。Bia Advisory原本規模不大,創辦人之一是擁護電子煙產業的公共事務顧問巴爾多辛(Shem Baldeosingh),另一位為政治公關羅奇(David Roach),曾參與英國脫歐公投的運作。
文件顯示,Bia Advisory計畫要求穆巴達拉提供10億歐元管理資金,外加1000萬歐元初期運營費用,強生則獲承諾取得24%股權,其助手雪莉(Shelley Williams-Walker)另分得20%股權。這意味強生和其助手,在未投入大量自有資金情況下可能從中獲利數百萬英鎊。
值得注意的是,強生曾在首相任內多次接待阿布達比行政事務局主席穆巴拉克(Khaldoon al-Mubarak)及其專屬團隊。在Bia Advisory計畫中,他再次利用這些人脈進行私下商務洽談,甚至在阿布達比綠能會議上受邀演講,獲得35萬美元報酬,同時被要求讚揚當地官員的環保領導力。
沙烏地阿拉伯與加拿大諮詢公司—「Better Earth」的合作
另一批文件揭示,強生向沙特阿拉伯高層官員推薦英國諮詢公司Better Earth,該公司由加拿大商人阿德納尼(Amir Adnani)創立,涉及鈾礦開採業務。強生在私人會所與沙特官員共進午餐,並寫信給王儲兼首相薩拉曼(Mohammed bin Salman),表明自己是王儲願景的「狂熱支持者」,強調Better Earth可派遣專家評估「淨零地熱發電」項目。
文件顯示,強生被聘為Better Earth的聯席董事長(Co-Chair),每年薪酬12萬英鎊(約540萬元台幣),並持有公司12.5%股權。這些安排引發疑問:前首相是否違反規定,利用前任職務人脈,為私人商業利益謀利。
全球高額演講 — 超過500萬英鎊收益
除了企業投資與諮詢,強生的全球演講也成為巨額收入來源。資料顯示,2022年9月至2024年5月,他共出席了全球34場付費的演講,總收入超過510萬英鎊(約2300萬元台幣)。每場演講費用從18.5萬英鎊至25.9萬英鎊不等,包括印度德里的領導力會議、新加坡區塊鏈研討會、阿布達比綠氫高峰會,以及2023年11月受邀出席在柏林舉行的德國製藥公司 BioNTech(BNT)創辦人之一薩欣(Uğur Şahin)的50歲生日派對。
今年8月5日強生應凱達格蘭論壇邀請,來台了一場演講,至今有關單位並未透露其報酬,但據了解,與2022年同樣受「遠景基金會」之邀來台演講的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報酬相當。據知,當時由遠景出面邀請後,台灣駐美代表處(TECRO)協助與蓬佩奧代表簽約,負責支付其機票和住宿費用,總花費15萬美元,以當時匯率算,合計近500萬新台幣。
同時,報導表示,強生的部分演講涉及潛在利益衝突,如2024年5月,強生在加州對美國私募基金Clearlake Capital演講,當時兩年前政府已批准該私募基金收購切爾西足球俱樂部(Chelsea Football Club)交易,強生公開表示「我很自豪參與這筆2.5億英鎊交易」。雖然公司稱兩事件無關,但演講內容明顯利用前首相地位及商務情資。
演講中,強生還披露對前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和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的私人觀感,以及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的私下建議,這些通常屬於首相應保密的資訊,恐引發政治倫理爭議。
公帑補助與私人辦公室 — 18.2萬公款支出疑雲
強生私人辦公室成立於他2022年9月6日卸任後的一個月,部分經費來自前首相公共職務費用補助金(PDCA),官方資料顯示,迄今他已申請182,000英鎊,用於支付辦公室職員薪資。PDCA規定僅能支援前首相的公共職務,而非私人商業活動。
洩露的文件也顯示,強生的三名辦公室職員在Bia Advisory和Better Earth業務中提供協助,涉及商業洽談和書信撰寫,可能造成公款與私人收益交疊。多名政界人士包括工黨議員鮑威爾(Joe Powell)、勞動黨的霍奇(Margaret Hodge)呼籲對PDCA使用進行全面調查,甚至建議暫停強生的補助金資格。
倫理質疑與國會呼籲
對於強生卸任後的行為,英國國會及輿論壓力正不斷升高。《衛報》引述負責政務標準的內閣辦公室大臣西蒙茲(Nick Thomas-Symonds)指出,強生需對揭露的海外聯繫與收益做交代。英國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s)和工黨(Labour Party)則要求英國國家審計署(NAO)對PDCA支出與私人辦公室運作進行調查,並審視遊說規定與前首相商業活動的法律漏洞。
儘管強生多次否認違規,稱「PDCA完全遵守規則」,並抨擊《衛報》為「Pravda」(指俄國真理報),但文件顯示他在未獲倫理監管批准情況下,已積極與阿布達比及沙特高層洽談,並參與多起商業合作。
倫敦政界人士指出,強生案例暴露了前首相制度與私人營利間的灰色地帶,凸顯現行規範不足以防止前公職人員的行為準則。
政治與商業的灰色地帶
強生的案例暴露了前首相制度與私人營利間的灰色地帶。《衛報》引述專家指出,雖然英國法律禁止在任首相利用公職牟利,但卸任後的商業活動監管相對鬆散,僅要求通知倫理委員會(ACOBA)並等候通常6個月的冷卻期。然文件顯示,強生在冷卻期內已積極與國際投資方接洽,並開始領取股份和報酬。
倫敦大學政治學教授巴特勒(Emily Butler)表示,「這揭示了規範的漏洞:公眾對於前首相如何利用政治影響力賺錢幾乎無法監控。即便形式上合法,卻可能侵蝕公共信任。」
此外,前首相辦公室與私人企業間的界線模糊,使得公款可能間接支援私人業務,增加審查難度。分析人士認為,若不修訂制度,未來可能出現更多卸任高官利用政治資源牟利的案例。
公眾與國際輿論反應
洩露事件曝光後,英國民眾與國際媒體對強生的批評聲浪高漲。《金融時報》、《紐約時報》與《衛報》均將焦點放在「前首相影響力轉化為私人利益」焦點上。社群媒體上,#BorisFiles 和 #PublicTrust 成為熱議話題,輿論普遍認為政府需要強化卸任高官商業活動的透明度。
英國媒體分析指出,這批文件可能改變2025年大選前的政治格局,特別是工黨及自由民主黨可利用該事件對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進行攻擊,強調倫理與廉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