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評論】人口危機  20兆潛藏債務的倒數計時

少子女化、人口結構倒三角,台灣社福給付金額更趨嚴重,育兒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BBC Creative攝
少子女化、人口結構倒三角,台灣社福給付金額更趨嚴重,育兒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BBC Creative攝

賴香伶/前立法委員、台灣民眾黨政策會執行長

在少子女化下,人口結構大幅倒三角型的趨勢下,社會福利及社會保險的給付金額,只會來越來越重,而所謂的「潛藏債務」對政府財政將進入實支實付的倒數計時。這其中,涵蓋千萬勞工的勞保,潛藏負債增加最多。如將截至2025年6月底已提存責任準備1兆2,693億元,未提存金額為13兆5,632億元。勞保破產之日就在不遠之日。

主計總處自2009年起公布政府潛藏債務統計,由13.7兆元到2014年已突破18兆元,短短5年的時間就增加5兆;主因還是受到少子化及戰後嬰兒潮步入退休期的人口老化所致。2020年起我國人口呈現負成長,到今年6月已連續53個月「生不如死」,折合年自然增加率為千分之-3.5,且各縣市無一例外,致全國總人口下跌至2,335.5萬人。

今年也是我國步入「超高齡社會」的開端, 65歲以上人口占比會超20%,以各縣市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來看,最高的是台北市、嘉義縣,占比均高達23.56%,全國的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也持續增加到456萬人,已接近19.2%。

這個數據代表著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必須採取制度調整及財政規畫的行動期。如以2050年為限,根據聯合國經濟及社會部人口司(United Nations, DESA / Population Division)2017年世界人口觀察報告,我國會在2050年時達到老年人口(65歲以上)的最高峰,共約8百萬。而屆時總人口數可能來到1970萬人;屆時的總扶養比從2024年時的44.7%,預估在2059年時破百,預估直到2065年時才會開始趨緩。

因此,人口結構負成長預示著各國因應政策調整的力道必須加大,在勞動人口下降,取而代之以自動化的設備及系統導入投資必然增加;高齡者的照顧健康需求大增,醫療保健的支出也必然提高;政府稅收減少如何增加收入必然要多管齊下,近期國內討論設置主權基金以投資報酬來補國家財政收入,仍是緩解未來政府財政壓力的重要選項之一。

這當中,20兆潛藏債務已進入倒數計時,各式社會保險的給付壓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只增不減,惟有正視超高齡社會的真實需求,進行制度性盤點,重新審視長照、勞保、健保的改革策略,並就少子女化問題視同安危機般的進行大破大立的政策,要提高生育率首重降低生養環境的壓力,提供就業者可負擔的住房需求,再就所得重新分配的租稅與制度調整,緩解年青人的生活壓力,讓人口危機轉化為社會體制改革的重要契機。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