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中/孫文學校總校長、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
在曹操答應了「屯土山之約」後,關公暫時歸順曹營,與甘夫人、糜夫人一同隨曹軍前往許昌。在行軍途中,他們安歇於一間館驛。然而,曹操心懷試探之意,意圖藉此動搖關公對兄長劉備的忠誠與君臣之禮。他故意安排叔嫂三人共處一室,並暗示張遼減少燭火的供應,企圖利用黑夜製造流言蜚語。
夜深人靜,房內漆黑一片。關公敏銳地察覺到曹操的用意。他深知,身為兄弟的臣下,更是守禮的典範,無論任何時候都不容有失。於是,他當晚手持僅存的燭火,站在室外,徹夜不眠,捧讀《春秋》。燭光搖曳,刀影映照在牆上,彷彿關公那堅如磐石的忠義與守禮之心。有個叫胡班的人在夜間偷偷觀察關羽,見關公左手綽髯在燈下看書。胡班見了失聲嘆道:「真天人也!」
這一夜,關公的身影如山般沉穩,他的舉止光明磊落,無懈可擊。他用行動昭示天下,他不僅忠於兄長,更能克己守禮,任憑挑釁如何也絕不越雷池一步。
曹操得知後,不禁暗自讚歎:「關羽果真是一位忠義之士,連如此小事都毫無破綻,難怪人稱‘義絕天下’!」
《論語·顏淵》中說:「克己復禮為仁。」意思是,只有克制自己,遵守禮法,才能成就仁德。關公在面對挑釁與試探時,以堅定的自律與高尚的禮節為世人立下榜樣。
禮,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準則,更是社會安定的根基。它讓我們的行為超越本能,遠離混亂與衝突。關公以其嚴守禮法的行動告訴我們,無論外界如何挑戰,只有堅持內心的正直與規範,才能贏得世人的尊敬與信服。
在人生的每個細節中,謹守禮法,不僅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對自我品格的鍛煉。讓我們學習關公的克己守禮,讓自己的舉止如明燈般照亮他人,也照亮自己。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