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專欄】川普關稅狂潮:半導體業如何以韌性求生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在全球供應鏈高度互聯的時代,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推行的保護主義政策,再次將世界經濟拉入不確定性的漩渦。對於半導體產業而言,這不僅僅是關於關稅成本的問題,更是對經營韌性的全面考驗。作為支撐雲端運算、人工智慧與自駕汽車等關鍵技術的戰略性產業,半導體的任何政策衝擊都可能改變全球產業秩序。這使得川普的關稅政策,成為檢視產業體質與應變能力的重大壓力測試。

政策轉向與風險擴大

川普的關稅措施提升了跨境貿易壁壘,讓原本依靠全球分工的半導體產業首當其衝。長久以來,企業仰賴跨國協作來壓低成本並維持效率,然而政策轉向卻使這一基礎出現裂縫。供應鏈流暢性被削弱,企業對地緣政治風險的敏感度大幅提升。

調查顯示,海外業務比例高的企業,有超過八成感受到地緣政治風險加劇。這凸顯出,市場觸角愈廣的公司,承受的壓力愈大。特別是半導體產業,與中國大陸、美國及其他新興市場都有密切聯繫,因此受到的震動更為明顯。這不僅關係到成本與效率,更挑戰企業如何在不同政治體制之間找到平衡。

此外,許多企業對政策預測的難度頗感無力。關稅措施的推出往往缺乏明確時程與細節,導致企業難以提前調整布局。這種「政策不確定性」放大了經營風險,使得企業即使具備調整意願,也常因資訊不足而陷入觀望,錯失了最佳應對時機。

關稅衝擊的真實感受

超過六成的海外布局半導體企業直言關稅造成了重大影響,顯示政策效果已滲透到經營日常。最直接的結果是成本上升與市場需求降溫。在價格敏感度高的領域,任何增加的成本都難以完全轉嫁,這迫使企業必須自行消化部分壓力。

不同產業角色的企業,受到的衝擊方式不盡相同。設備與材料廠商因高度依賴中國大陸市場,須同時面對調度困難與價格競爭;晶片製造商則因與客戶之間有長期合約與認證制度,使得調整供應來源的彈性有限,成本更為沉重。在供應鏈上下游的互動中,壓力傳導效應也逐漸顯現,使得整條供應鏈承受的壓力疊加,產業整體韌性因而受到更嚴苛的挑戰。

產品屬性與承壓能力差異

調查顯示,涉足最先進與傳統晶片的企業,幾乎全部認為受到關稅衝擊;僅專注於最先進晶片的企業,雖同樣多數感到壓力,但比例稍低。這種差異反映了產品屬性與承壓能力的不同。

傳統晶片因市場替代性高且價格競爭激烈,新增的關稅幾乎無法轉嫁,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相較之下,最先進晶片因技術門檻高且應用於高效能運算等高附加價值領域,議價能力相對較強,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攤衝擊。更進一步看,不同應用市場的差異也影響了企業承壓能力。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彈性大,價格上升便可能打擊銷售,導致廠商壓力倍增。汽車電子或工業應用的需求則相對穩定,使得相關業者較能抵禦短期波動。這種差異化情況使產業呈現「不均勻受壓」的格局。

危機意識與行動落差

雖然大多數企業已意識到風險,但行動仍偏於保守。許多公司設置的關稅應對門檻約落在 20 至 28%,顯示在成本尚未大幅飆升前,企業傾向以觀望取代積極行動。這樣的態度能避免過早投入資源,但也可能延誤最佳應對時機。

在情報蒐集上,多數企業依賴外部智庫與顧問,內部對地緣政治風險的專業掌握有限。缺乏跨部門協作與快速判斷機制,使企業在面對突發情況時顯得遲緩,無法即時調整策略。 

至於為何不願提前行動,除了資訊不足外,財務考量也是重要因素。許多企業擔心過度投資於分散布局,可能在風險未實現時成為沉沒成本。因此他們選擇在衝擊確定後再行動,雖能避免浪費,但也提高了在劇變中措手不及的風險。部分企業雖已規劃調整,但真正落實的仍屬少數。規劃與行動之間的落差,凸顯了產業在應對地緣政治挑戰上的脆弱面。

韌性建構的長期挑戰

若要在關稅壓力下保持穩健,企業必須同時兼顧短期應對與長期轉型。短期上,應靈活運用自由貿易協定、保稅與退稅制度,降低即時成本負擔。企業還需要依照產品的重要性與市場敏感度設定優先順序,避免資源過度分散。

長期而言,企業面臨的挑戰更為根本。隨著美中科技脫鉤加劇,產能分散已成為必要選項。是否要增加在北美的產能配置,成為不少公司的戰略議題。此外,內部必須建立跨部門治理體制,培養地緣政治與政策分析能力,以便在環境突變時保持敏捷。

全球趨勢與投資前景

在因應政策壓力之外,半導體企業更需放眼全球科技與市場走向。人工智慧與高效能運算的崛起,使最先進製程需求持續上升,即使關稅短期推升成本,長期前景依舊樂觀。能在震盪中展現調度能力的公司,更容易獲得資本市場青睞。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市場的龐大需求不容忽視。儘管受到出口管制與技術封鎖影響,本土半導體業正加速發展,企圖縮短與國際差距。這將推動全球供應鏈逐漸區域化,企業不得不在美國、大陸與其他新興市場間同時布局,形成「多極供應」的新格局。投資人信心在不同地區呈現差異,進一步反映了政策風險如何影響資本市場的判斷,增加了企業的壓力。

川普的關稅政策無疑是一場壓力測試,讓半導體產業直面地緣政治風險的嚴峻挑戰。這場考驗不僅檢驗了企業吸收短期成本的能力,更觸及長期治理與供應鏈配置的根本問題。傳統晶片業者因缺乏訂價權而承受沉重打擊,最先進晶片企業雖有相對緩衝,卻同樣無法全身而退。

能在這股風暴中脫穎而出的,將是那些能在短期靈活應變,並在長期重構治理與供應鏈的企業。地緣政治風險已成為經營常態,唯有將韌性內化為體質,半導體業才能在這場關稅狂潮中穩健前行。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