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為慶祝抗戰勝利80周年舉行九三大閱兵,其中,唯一由全女兵組成的民兵方隊正式亮相,格外引發關注,此次女民兵方隊與以往不同,首次擴及全國15個省份,更以迷彩服取代以往的紅裙裝束,象徵「平戰轉換」的意義。
此次閱兵中,女民兵的挑選方式與過去不同,根據官方說明,參與的民兵成員來自15個省份,覆蓋了中共在抗戰時期領導下的主要根據地;隊伍中,有人承襲鐵道游擊隊、平原游擊隊等傳統民兵隊伍,也有人來自曾開創地道戰、地雷戰與麻雀戰等戰術的民兵組織,這樣的組成安排,凸顯了歷史傳承,也帶出紀念意涵。
綜合陸媒報導,過去數十年女民兵方隊的成員幾乎都固定由北京市朝陽區的工廠、企業女員工抽組,近年則以朝陽區在編女民兵中抽組而成,今年的改變被各界視為對「抗戰精神」的呼應,讓閱兵展示更具歷史與現實結合的意義。
回顧歷史,女民兵方隊在1958年首次於大陸國慶閱兵中亮相,當時由北京市國棉一、二、三廠的女工人組成,她們身穿白色短袖、藍色長褲,腳踩白球鞋,手持國產衝鋒槍,以整齊步伐通過天安門廣場,從此「朝陽女民兵」的稱號廣為人知。
大陸女民兵方隊在1958年首次於國慶閱兵中亮相,當時由北京國棉女工組成。圖/取自人民網
1959年的閱兵儀式中,女民兵的著裝改為工裝,頭戴柳條安全帽,持槍方式也從胸前改為肩背,但成員依舊來自朝陽區各單位。改革開放後的1984年閱兵,女民兵方隊仍由朝陽區17間工廠組成,成員身份大多是企業女員工。
大陸1959年的閱兵儀式中女民兵的著裝已出現變化。圖/取自人民網
1984年的朝陽女兵以藍白作為服裝色調。圖/翻攝自新民週刊
1999年中共建國50周年大閱兵上,女民兵方隊頭戴紅色貝雷帽、身穿紅色短裙,手持國產自動步槍,成為全場亮點之一,20年後的2019年國慶70周年閱兵,她們再度以紅色為主旋律,身著大紅色連身短裙,搭配白色帽子、腰帶與長靴,不過平均年齡僅26歲,平均身高170公分,形成一道亮眼的風景線,這種鮮明造型也成為當時媒體聚焦的焦點,被視為「青春與國防的結合」。
然而,今年「九三閱兵」的女民兵方隊卻走出完全不同的路線。她們首次由多地抽組而成,不再侷限於北京市朝陽區,服裝也棄用過去象徵性鮮明的紅裙,轉而換上更貼近軍人形象的迷彩服裝。外界普遍解讀,這一改變意味著方隊角色的轉型,從過去帶有強烈儀式感的展示,轉向更注重戰時可直接投入的軍事化形象。
從1958年初次登場的「朝陽女民兵」,到2019年紅裙高調現身,再到今年迷彩服的嶄新亮相,女民兵方隊的變化歷程承載著時代的轉折,此次首度跨省組成,象徵將抗戰精神從歷史舞台延展到全省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