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商務部昨(3日)深夜宣布,在多月調查後,認定美國出口商藉由將「截止波長位移單模光纖」賣到中國,藉此規避原本針對美國出口另一款光纖的懲罰性關稅。為此,大陸決定從今天(4日)起,對美方新出口的光纖產品同樣加徵反傾銷稅,且最高稅率達78.2%,中美貿易摩擦下,美企要在大陸銷售光纖產品將面臨更大挑戰。
陸商務部發言人上午表示,今年3月,大陸企業提出申請,要求調查美國是否藉由置換產品逃避光纖的關稅規定。這起案件也是大陸首次針對美國商品展開「反規避調查」。反規避調查為進口國發現外國廠商規避原本對該產品課徵的高關稅時,擴大徵稅範圍,將新產品也納入課稅,以確保貿易救濟措施的實效性。
調查結果顯示,美國光纖企業透過貿易手法,把「G.654.C光纖」(截止波長位移單模光纖)出口到大陸,意圖替代被課稅的「G.652光纖」(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陸方認為,此種做法沒有合理商業理由,削弱了既有的反傾銷措施,因此決定將新產品一併納入課稅範圍。
依據公告,康寧公司(Corning)將被課徵37.9%的稅,費特公司(OFS)為33.3%,德拉克通信(Draka Communications)及其他美國廠商則高達78.2%。這意味著美企若要再出口大陸光纖,成本大幅增加。新規定從今天生效,持續至2028年4月21日,與現行針對美國光纖的反傾銷措施到期日相同。
光纖可用來傳輸高速網路與電視訊號。公告指出,被課稅的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G.652)因為傳輸損耗低、成本便宜,被廣泛應用於長途通信、幹線與有線電視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