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爭議升溫 川普:關稅案若敗 恐不得不「解除」與各國貿易協議

川普周三在橢圓形辦公室表示,若關稅敗訴美國恐不得不「解除」與各國貿易協議。圖/取自CNBC《YouTube》官方頻道
川普周三在橢圓形辦公室表示,若關稅敗訴美國恐不得不「解除」與各國貿易協議。圖/取自CNBC《YouTube》官方頻道

當地時間周三(3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白宮表示,若最高法院維持聯邦上訴法院上周的裁決,認定他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實施的對等關稅違法,美國可能不得不解除(unwind)與歐盟、日本、韓國等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協議。

川普警告,此舉將使美國經濟「遭受極大痛苦」,甚至可能「淪為第三世界國家」。川普政府計劃於近日請求最高法院加速審理此案,以避免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對金融市場造成進一步衝擊。

綜合路透與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報導,今年(2025年)4月,川普宣布對全球多數貿易夥伴實施10%基準關稅,並對中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國施加更高關稅,稱其為應對貿易逆差及毒品走私的「解放日」(Liberation Day)政策。他援引《IEEPA》,聲稱貿易逆差構成「國家緊急狀態」。

然而,聯邦上訴法院於上周五(8月29日)以7比4裁定,《IEEPA》並未明確授予總統實施關稅的權力,關稅屬國會專屬權限,川普的做法已經違憲。裁決暫緩至10月14日生效,以允許政府上訴至最高法院。

川普強調,他的對等關稅政策為美國創造了巨額收入,據財政部數據,今年迄今已收取1420億美元(約台幣4.35兆元)關稅,且促使多個國家承諾投資數千億美元。他稱,與歐盟的協議「讓他們支付近一兆美元(約台幣30.6兆元)」,並表示這些協議若因裁決無效,美國經濟將面臨「毀滅性後果」。然而,多位經濟學家持續警告,關稅由美國進口商支付,而非外國企業,可能推高通貨膨脹並減緩經濟增長。

國際媒體對川普的言論反應不一。《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指出,川普試圖透過警告經濟混亂來影響最高法院,強調撤銷關稅可能導致需退還數十億美元進口稅,對聯邦財政構成壓力。香港財政司司長稍早表示,此裁決「至少讓川普回歸理性」,若最高法院維持裁決,可能動搖川普的談判策略,影響與英國、日本等國的貿易協議,並引發金融市場不確定性。

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首席民主黨議員威登(Ron Wyden)批評川普的言論造成更多混亂,質疑其貿易協議的穩定性。貿易專家馬傑魯斯(Ryan Majerus)表示,與歐盟等國的協議本為框架性協定,具備調整空間,川普的「撤銷」言論旨在增加談判籌碼。

川普雖面臨法律挑戰,但仍可透過《1974年貿易法》(Trade Act of 1974)第301條或1962年《貿易擴張法》(Trade Expansion Act)第232條等其他法律實施關稅,儘管這些途徑需調查程序,限制了其靈活性。最高法院的6比3保守派多數(其中3人由川普提名)可能提高其勝訴機會,但法律專家表示,鑑於IEEPA未明確提及關稅,裁決結果難以預測。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