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將產「50萬噸廢棄光電板」 日本政府認了:回收費無人買單

圖為示意圖。日本政府原本規劃立法,強制報廢的太陽能板必須回收再利用,但因為始終無法釐清「由誰負擔回收費用」的法律責任,目前暫緩立法。圖取自Unsplash,Watt A Lot攝
圖為示意圖。日本政府原本規劃立法,強制報廢的太陽能板必須回收再利用,但因為始終無法釐清「由誰負擔回收費用」的法律責任,目前暫緩立法。圖取自Unsplash,Watt A Lot攝

日本媒體報導,日本政府原本規劃立法,強制報廢的太陽能板必須回收再利用,但因為始終無法釐清「由誰負擔回收費用」的法律責任,目前暫緩立法。由於太陽能板壽命僅約20至30年,預估至2030年代後半至2040年代初,每年將產生高達50萬噸的廢棄光電板,若缺乏有效回收機制,恐導致掩埋場不足,甚至出現非法棄置與環境衝擊的問題。

根據日媒《共同社》、《NHK》報導,原本日本政府傾向比照家電回收制度,由製造商或進口商負擔回收成本。但內閣法制局指出,現行汽車、家電等法規均規定應由「持有者」負責,光電板若例外處理恐缺乏一致性。由於各部會無法達成共識,政府已決定暫緩原先的「強制回收」方針,改為研擬其他替代方案。

環境大臣淺尾慶一郎在記者會坦言,妥善回收廢棄光電板是未來重要課題,政府將持續檢討相關法制,避免再生能源反成環境污染來源。他強調,將推動新的制度設計,例如要求大型發電業者定期回報回收情況,並計畫在明年國會提出修法草案。

日本正面臨逐年逼近的太陽能板「報廢潮」,政府雖暫時不推動強制回收制度,但表示會持續研議責任歸屬與回收機制。外界擔憂,若缺乏及早明確規範,恐使原本號稱綠能的太陽能產業,反而成為新的環境負擔。

而將目光移至台灣光電現況,7月的颱風丹娜絲席捲中南部,屏東佳冬外海的海上太陽能試驗案場也成為受災戶,不少殘骸漂浮在海面上,《批踢踢實業坊》(PTT)論壇上的網友表示,「小小多山的國家政府根本不敢公佈光電版序號和處理細節」、「可以參考台灣 廢棄太陽能板回收由人民買單」、「青鳥只會跳針有處置方法的核廢」。

環境部上週統計,颱風丹娜絲造成33案場光電板約13萬5000片受損,分類整理後,目前已近4萬片送交處理機構完成去化,近6萬片陸續收集暫置合法場地,僅剩元昱公司案場約3.5萬片仍堆置在嘉義縣新庄滯洪池岸邊,因進度落後,環境部已累計裁罰新台幣900萬元。環境部要求元昱公司,9月底前一定要將毀損光電板清理完畢,如果業者還是一再拖延不處理,政府就會全面接手。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