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天花板!中共九三閱兵在即 「空天之盾」紅旗-19或亮相受矚

外界關注紅旗-19(HQ-19)防空系統,是否會在大陸九三閱兵登場。圖/取自微博
外界關注紅旗-19(HQ-19)防空系統,是否會在大陸九三閱兵登場。圖/取自微博

北京九月三日將舉行抗戰80周年大規模閱兵,當局日前宣布將展示最新型裝備及主役「戰略重器」。而去年首次於大陸航展公開亮相的紅旗-19(HQ-19)防空系統,是否會在此次閱兵中登場,也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紅旗-19被外界視為大陸版「薩德增程型」(THAAD-ER),是新一代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該系統不僅能攔截傳統彈道飛彈,還具備在大氣層內對抗具滑翔機動能力的高超音速飛彈的性能,領先全球,被陸方形容為地對空防空飛彈系統中的「天花板」。

回顧中共2015年閱兵,防空方隊展示紅旗9、紅旗12等地對空飛彈裝備,構成共軍地面防空遠中近程、高中低空相結合的火力配置。外界預估,基於大陸「探索一代、預研一代、研發一代、生產一代」的軍事戰略發展策略,九三閱兵時,或將亮相更先進的紅旗-19型號,備受各界關注。

從外觀設計上看,紅旗-19飛彈發射車採用8乘8輪式高機動卡車底盤,每車搭載6枚裝在「儲運發」一體化發射筒內的攔截彈,並採取「冷」發射模式,與傳統垂直發射不同,紅旗-19採用接近垂直的大傾斜角發射方式,專家認為此設計展現更高技術力,並能提升突防與反制能力。

而紅旗-19的抗飽和攻擊能力依托新型相控陣雷達與分布式指揮系統,據航展資料顯示,單套系統便可同時追蹤120個目標,並優先分配威脅度最高的8個目標實施攔截,智慧化篩選模式較傳統反飛彈系統反應速度提升40%,在模擬對抗中成功抵御了12枚飛彈的集群攻擊。

紅旗-19的部署也將顯著改變區域戰略平衡,其180公里的攔截半徑足以覆蓋南海方向的關鍵航道,可對中程飛彈形成「發射即發現、升空即攔截」的威懾效應,大陸軍事專家張紹忠分析,這種能力使挑釁方必須考慮飛彈突防成功率驟降的風險,實質上強化了區域拒止的戰略效果。

不少軍事專家分析,紅旗-19具備「突防對抗能力強、攔截速域廣、攔截範圍大」等特點,此系統代表大陸在地空防禦領域已達國際先進水準。

儘管官方尚未公布完整技術細節,不過外界普遍預估紅旗-19可攔截射程1000至3000公里的中程彈道飛彈,對美國在印太地區部署的中程飛彈形成制衡,同時也可削弱印度的核打擊能力。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