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無人機對俄羅斯能源設施的攻擊大幅升高,不僅為了打擊俄軍戰爭機器,也意在衝擊俄羅斯民生與經濟,對於基輔而言,在前線吃緊之際,打擊俄國能源命脈是一種反制手段。據美媒統計,本月已有至少十座煉油廠與輸油站遭襲,戰略似乎初見成效,俄國汽油價格飆上歷史新高,即便政府祭出汽油出口禁令以緩解供應緊縮,部分地區仍然出現短缺。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烏克蘭目前集中無人機攻擊煉油廠、輸油站與油罐列車,不僅為了打擊俄軍戰爭機器,也意在干擾俄國民生。夏季是俄羅斯汽車駕駛與農民對汽油需求的高峰。根據CNN統計,僅本月烏克蘭無人機就已攻擊至少十處俄國主要能源設施。
烏方的戰略似乎奏效。烏克蘭情報部門指出,被攻擊的煉油廠年產能超過4400萬噸,佔俄羅斯總產能逾10%。
目標之一是位於伏爾加格勒(Volgograd)、南俄最大的盧克石油煉油廠。CNN透過地理定位確認,該廠8月14日凌晨遭襲,濃煙直竄。俄國國防部承認廠房受損,並表示該廠19日再度遇襲。薩拉托夫(Saratov)一家大型煉油廠也於月初遭到攻擊;烏克蘭無人系統部隊司令布羅夫迪(Robert Brovdi)表示,另一座位於羅斯托夫州(Rostov region)的煉油廠在遭襲兩天後火勢仍在持續。
俄羅斯多個地區及被吞併的克里米亞傳出汽油短缺。由俄羅斯任命的克里米亞行政長官阿克肖諾夫(Sergey Aksyonov)將短缺歸因於「物流問題」,並稱政府正「全力採購必要燃料數量以穩定價格」。親烏團體『黃絲帶』(Yellow Ribbon)在即時通訊軟體Telegram上說,當地最常見等級的汽油已短缺,並寫道:「想到這正是無人機重創俄羅斯經濟的成果,我一點也不覺得難過。」
儘管有政府補貼,俄國消費者仍承受更高油價。聖彼得堡交易所的批發汽油價本月已上漲近10%,今年以來漲幅約50%。其中許多成本已轉嫁給消費者,遠東地區受衝擊最嚴重。分析人士預測至少一個月內難見緩解。俄國政府7月底已禁止汽油出口,卻間接推升原油出口。
NEFT Research合夥人弗羅洛夫(Sergey Frolov)告訴《生意人報》(Kommersant):「很遺憾,目前預測不樂觀,價格恐怕至少還要再等一個月才可能回落。」《生意人報》則指出,本月價格飆升部分原因是煉油廠事故。軍方受到的影響較小,因其需求以柴油為主,供應未受太大衝擊。
烏克蘭軍方與情報部門近來發展出長程戰術,透過無人機、飛彈與滲透破壞進行攻擊,即使地面戰況截然不同。烏軍聲稱,今年長程攻擊已造成敵方740億美元損失,其中近40%的打擊發生在俄境內500公里以上。
雖無法獨立驗證,但過去數月煉油廠、儲油槽與輸油站遭破壞的畫面屢見不鮮。歐美制裁更使基礎設施修復難度加大。烏克蘭對外情報局21日報告稱,俄國企業急購白俄石油產品以彌補國內短缺。白俄國營煉油公司Belneftekhim表示,過去一周,俄市場對白俄石油產品的需求「激增」。
烏克蘭同時也企圖阻斷俄國石油出口。烏軍無人機上周攻擊輸往匈牙利與斯洛伐克(Slovakia)的「友誼輸油管道」(Druzhba pipeline)。兩國政府與莫斯科關係良好,隨後向歐盟抱怨稱:「這些攻擊主要傷害的不是俄羅斯,而是匈牙利與斯洛伐克。」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也介入,親筆致函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an),表示對中斷供應「非常憤怒」。
對於烏克蘭而言,在前線吃緊之際,打擊俄國能源命脈是一種反制手段,用以削弱克里姆林宮「勝利終將無可避免」的論述。
烏克蘭近期公布新型國產巡弋飛彈「火烈鳥」(Flamingo),計劃月產200枚。飛彈專家霍夫曼(Fabian Hoffman)表示,對於煉油廠蒸餾塔等軟目標而言,「火烈鳥」的殺傷半徑可達38公尺,足以造成重大破壞。軍事評論員瑞安(Mick Ryan)則說,每枚命中目標的飛彈憑藉1150公斤彈頭,「造成的破壞遠超現有烏克蘭武器」,雖然不是靈丹妙藥,但將顯著提升烏克蘭打擊俄羅斯的能力,因為不可能守護每一座煉油廠。
分析人士預期,雖然俄羅斯成千上萬的加油站不至於全面斷供,但混亂將推高本已居高不下的通膨,克里姆林宮可能會延長汽油出口禁令至秋季,以控制價格並確保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