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將向美國晶片製造商英特爾(Intel)注資近90億美元,換取9.9%的股權。但分析師指出,這筆資金其實是英特爾本就可依據聯邦補助法案取得,這仍不足以推動這家陷入困境的晶片大廠代工業務真正起飛。對英特爾而言,真正關鍵在於能否爭取外部客戶採用其尖端14A製程,然而至少在短期內,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路透報導,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7月警告,公司若無法拿下大型客戶,可能被迫退出晶片代工業務。他說:「未來我們對14A製程的投資將會以客戶確認下單為前提。」Summit Insights分析師陳金蓋(Kinngai Chan)則指出,英特爾必須確保18A與14A製程有足夠客戶量,才能讓代工部門具備經濟可行性,否則政府投資也無法扭轉命運。
曾代表美國晶片實力的英特爾,因多年管理失誤,製程領先地位拱手讓給台灣的台積電(TSMC),並在人工智慧(AI)晶片的競爭中敗給輝達(Nvidia)。如今陷入困境的英特爾,必須證明自己有能力生產先進晶片,才能吸引客戶。但據報導,英特爾目前的18A製程(相較於規劃中的14A屬於更早一代)在良率上仍有問題,也就是可用晶片比例不足。
大型晶圓廠如台積電,與蘋果(Apple)等大客戶合作時,能承擔初期低良率的成本;但英特爾已連六季淨虧損,難以承受這樣的壓力。Gabelli Funds分析師馬基諾(Ryuta Makino)表示:「若良率無法提升,新客戶就不會選擇英特爾代工,公司的技術困境也無法因此化解。」他認為英特爾終究能達到最佳良率,但這次交易比起原本拜登(Joe Biden)政府承諾的《晶片法案》(CHIPS Act)資金,更不利於英特爾,因為「這不是免費的錢」。
根據英特爾說法,聯邦政府不會在董事會中佔有一席之地,並同意在需要股東批准的議題上與公司董事會保持一致,但在特定情況下例外。此外,政府取得的股份價格比22日的市場收盤價便宜17.5%。一旦交易完成,美國政府將躍居英特爾最大股東,不過川普與英特爾並未說明確切完成時間。
22日消息傳出後,英特爾股價收漲5.5%,但在盤後交易中因交易條件細節而回跌1%。截至今年以來,在陳立武宣布大規模裁員後,股價已累計上漲23%。
這筆89億美元的投資,是白宮對美國企業的又一次非常規干預,符合川普強調強化國內生產與創造就業的政策。他本月稍早曾批評陳立武與中國企業有利益衝突,要求他即刻辭職,但隨後又改變態度。一些分析師認為,英特爾在建廠上可能受惠於政府支持。
英特爾表示,正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擴建美國工廠,並預計今年稍晚在亞利桑那州開始大量生產晶片。Chase Investment Counsel總裁圖茲(Peter Tuz)說:「能取得資金,並有一個希望你成功的新股東,這兩者都很重要。」
英特爾指出,政府89億美元入股投資,加上先前已獲得的22億美元直接補助,總金額達到111億美元。政府還獲得一份為期五年的權證,允許以每股20美元的價格再買進最多5%的英特爾股份,但前提是英特爾對其代工部門的持股比例若低於51%,政府才能行使這項權利。
CreditSights高級分析師李安迪(Andy Li)說:「一方面,政府持股顯示英特爾已被視為關鍵企業,不容倒閉;另一方面,也有人擔心治理問題,以及這是否會影響公司能否以股東最佳利益為行事準則。」他補充,公司實際上並沒有拿到額外的新資金,這顯示美國政府的支持意願並不像外界預期的那麼強烈。
這筆投資緊接著本周稍早軟銀宣布的20億美元注資。川普22日稱:「這是對美國的好交易,也是對英特爾的好交易。打造領先的半導體與晶片,是我們國家未來的根基,而這正是英特爾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