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大罷免】何志勇:反罷免成功僅是開始  在野若不結盟恐曇花一現

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右2)19日表示,未來一定會團結在野,全台灣各地都會團結。圖/中央社
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右2)19日表示,未來一定會團結在野,全台灣各地都會團結。圖/中央社

針對國民黨籍立委林思銘反罷免成功,國政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志勇23日在臉書發文指出,民進黨推動的這場罷免案以「32:0」大敗收場,形同台灣人民對賴清德政府投下「不信任票」,但他也提醒,「不同意罷免」與「支持某候選人」本質不同,選民更多是將不滿情緒投射在執政黨身上,在野陣營若無法建立正式合作,成果恐只是曇花一現。

何志勇分析,對照2024年立委選舉及2022年新竹市長選舉結果,加權投票率後,六個比對選區僅有兩區的不同意票高於藍白過去合計得票,顯示藍白版圖並未擴張,反而略有縮減。他直言,藍白雖在國會仍保有多數,但並非選民全面支持在野黨,若在野繼續陷入黨派對立與口水攻訐,只會流失中間選民。

針對此次罷免與核三延役公投合併舉行,何志勇批評,兩案花費高達新台幣16億元,堪稱勞民傷財。他建議,台灣可借鏡美國制度,由國會以三分之二多數決定是否開除違規議員,以避免罷免淪為政治操作、浪費公帑。

在公投制度方面,他指出,台灣缺乏不在籍投票與提前投票機制,且自2019年《公投法》修法與大選脫鉤後,更降低公投成案與通過的機會。他批評民進黨態度傲慢,無論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或今年核三延役公投,執政黨均以「參考」或「即便通過也沒用」回應,讓人民產生無力感(inefficacy),形同弱化直接民權。

何志勇呼籲,在野黨應合作推動修法,恢復2017年前的《公投法》版本,不再限制公投舉辦日期,並以此作為藍白結盟的試金石。他強調,唯有如此,才能讓更多民意被聽見,透過公投矯正能源政策與民主制度偏差。他並呼籲賴清德總統應正視四百多萬民意,從善如流重啟核能政策,「這也是亡羊補牢之舉」。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