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平專欄】重啟核三等同重啟核電產業

 國民黨舉行重啟核三公投說明會,主席朱立倫與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呼籲民眾支持核三重啟公投案。圖/中央社
國民黨舉行重啟核三公投說明會,主席朱立倫與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呼籲民眾支持核三重啟公投案。圖/中央社

陳朝平/資深媒體人

這張同意票,不僅是同意重啟核三,更是同意重啟台灣核電產業!

重啟核三公投的五場辯論,均已結束,本周六即將投票。重啟核三,目的,不僅要糾錯非核家園的政策,更重要的是要面向從此刻算起的未來。那麼,容許我們換角度,檢視一下,重啟核三面臨了那些問題,這些問題結有可能是執政當局壓根兒沒想過的。

問題一。台積電投資美國1650億美金一事,已不可逆轉。台積電變美積電,除衝擊台北股市外,會有多少高級工程師因此移民美國?台積電在台的研發中心,會不會被美國連根拔起?台積在台擴廠計畫會不會縮減?未來,台積電的用電量的佔比會下降多少?

問題二。川普再次叫價,晶片關稅稅率可能上看300%,且因台積電遷美效應,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已啟動赴美投資動作。台籍高級工程師與家眷,是否已將大批移居海外?

問題三。半導體供應鏈產業外移,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空洞化,失業人口和失業率會不會因此激增?

問題四。暫時性關稅20%,外加疊加稅, 台灣傳產受傷最為慘重。傳產重傷,勢必衍生無薪假、裁員、關廠、失業、破產等問題。即使傳產能夠外移,也將對國內經濟造成挫傷。

無疑地,上述四個問題,都會嚴重影響台灣的用電量。

根據經濟部能源署統計,台灣地區的用電量,工業用電佔55%,住宅部門佔18.8%,服務業佔17.6%,能源部門6.5%,其他1.9%。其中,半導體產業的用電量占全國產業用電量約24%。因此,如果包括台積電與其供應鏈廠商被川普連根拔起,遷往美國,那麼,台灣用電量將減少24% x 55% =13.2%,七折八扣,估計也要減少8、9趴。

2021年的統計顯示,台灣地區各個產業用電量的前7名分別為資通訊電子製造業(37.2%),化學材料製造業(20.8%),金屬基本工業(12.3%),金屬製造業(4.7%),非金屬礦物,塑膠製品以及紡織成衣。根據2025/08/17聯合報的報導,台灣赴美投資的主要產業,正是半導體、電子元件、商業機器、化學、工業設備和軟體與資訊服務,而前進德州的指標性大廠,包括了環球晶、台達電、鴻海、英業達和緯創。

當台灣高端科技企業被逼得一窩蜂地向外投資時,政府除了一味地編列特別預算補貼產業外,不知道有沒有人預估過,這一趨勢會減少多少用電量?用電量降低,供電量是不是也該「降供」呢?

不僅如此,高科技產業大量外移,高級工程師還有能力與機會向外移民,基層勞工就可能大量失業了!有人預估,這波關稅衝擊,可能給高科技關聯產業造成50萬人失業的苦果,這意味著50萬個家庭將面臨經濟困頓期,也意味著50萬個家庭將縮衣節食,減少水電瓦斯等能源消費。

失業潮,特別是發生於高新科技產業的失業潮,還會直接、間接衝擊到房地產、服務業和零售業,形成經濟海嘯。若是加上傳統業失業潮可能帶來的衝擊,現有3.3%失業率恐將翻兩倍的成長,形成的經濟海嘯,恐怕不是現時台灣所能承受的!

另一方面,賴清德仰體川普上意,除加碼向美軍購外,舉巨債編列軍購特別預算6000億,還承諾明年起國防預算將佔GDP的3%,如此一來,目前國民平均每人25.5萬元的負債,又將上翻幾倍?對總體經濟將造成何種衝擊?

再說,軍備武器,純屬消耗財,購進的軍備武器,無法產生「產能」,軍武支出,既不能產生乘數效果,提供的就業機會也極少,對 GDP的成長毫無貢獻。台灣GDP零成長、甚至負成長,縱使提高了國防預算的GDP佔比,但就絕對數字而言,肯定無法滿足川普的胃口。惡性循環的結果,台灣經濟,伊於胡底?

不僅於此,我們可預見的「向後聯鎖」產生的問題還包括

*大失業、大蕭條,農林漁牧首當其衝。用電量影響可能不大,但農林漁牧價格大幅波動,即可能對消費市場造成衝擊,甚至影響政治及社會的穩定。

*通膨、失業、已使六都的預售屋成交率大跌了7、80%。關稅風暴來襲, 房地產與其綿長的供應鏈,定然會遭到重傷。惡性循環,又會重擊零售業、服務業,用電量也會大幅降低。

*近幾年來,台灣觀光旅遊業原已一蹶不振。關稅風暴越演越烈,觀光旅遊和餐飲業肯定再遭「凌遲」,倒閉潮暴起,用電量和GDP成長率,雙雙遭到重挫。

*台灣已進入老齡化、甚至是超高老齡化的社會,再加上少子化衝擊,一方面,台灣勞動力供給已亮起紅燈,另一方面,長照產業鏈也遲遲不能完整化。兩面夾擊,已然蕭條的經濟,雪上加霜。衍生的諸多問題,對用電量的影響,不知有無評估?

*更別說,現時的兩岸關係繼續惡化,未來,即使北京不取消ECFA,大陸市場也可能因關稅戰爭影響,減少、甚至不再進口台製產品。過往台灣在兩岸貿易中享有的8、900億美金的紅利,逐漸消失。這當中,影響最鉅的,無疑是傳產和農林漁牧業。

換句話說,關稅風暴過後,台灣贏來經濟大蕭條,我們還需要那麼多電嗎?還需要重啟核三嗎?然而,經濟大蕭條的陰影下,我們還負擔起高價的綠電和天然氣發電嗎?還供得起虧損持續擴大的台電嗎?哪裡可以找到廉價的電?

考慮到問題的各個面向,儘管重啟核三只能提供6%的發電量,但在經濟大蕭條的困境下,6%的廉價核電,極可能是救命的那碗水呢!

不論重啟核三公投能否過關,也不論重啟核三的成本是否過高,效益是否偏低,或許,公投過後,我們應該認真考慮的是興建一座新的核能電廠。

畢竟,關稅風暴衝擊不會瞬間消逝,經濟大蕭條、大海嘯下的台灣,更需要廉價的電力!再怎麼說,核電的成本都要低於天然氣發電和綠電的成本,而核電的韌性,也遠較100%進口的天然氣和不穩定的綠電來得更高!

結論: 重啟核三,必須投下同意票!不僅是同意重啟核三,更是同意重啟台灣的核電產業!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