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烏歐白宮會】川普:不派地面部隊赴烏克蘭  考慮提供空中支援 

美國總統川普(左)在與烏克蘭總土澤倫斯基(右)會談上,承諾提供安全保障以協助終結俄烏戰爭。圖/取自白宮臉書
美國總統川普(左)在與烏克蘭總土澤倫斯基(右)會談上,承諾提供安全保障以協助終結俄烏戰爭。圖/取自白宮臉書

在白宮峰會上,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承諾提供安全保障以協助終結戰爭;但僅過了一天,和平前景依舊不明朗。美國及其盟友正準備商討對烏軍事支援的可能形式。川普19日表示,他排除派遣美軍地面部隊進入烏克蘭,但指出美國可能提供空中支援。此外,俄烏領導人峰會正在規劃中,白宮透露布達佩斯是選項之一,而瑞士則表態願意在必要時以中立身分主辦和平談判。

路透報導,川普在接受福斯新聞(Fox News)節目《福斯與好友》(Fox & Friends)訪問時說:「談到安全,(歐洲人)願意派地面部隊。我們願意幫助他們,尤其可能是……透過空中方式。」但他並未進一步說明。

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證實,美國空中支援既是選項,也也確實存在可能性。但萊維特與川普一樣未透露細節。她在簡報會上表示:「總統已明確表態,美軍不會踏上烏克蘭領土,但我們完全可以在協調方面出力,並可能提供其他形式的安全保障給我們的歐洲盟友。」

美方在和平協議下提供烏克蘭軍事援助的具體性質尚不清楚。空中支援可能包括飛彈防禦系統,或派遣戰機維持禁飛區。

在18日白宮峰會結束後,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一個多月以來最大規模的空襲。川普也承認,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最終可能不願達成協議。他說:「未來幾周,我們就會知道普丁總統的態度。」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則讚揚這次白宮會談是「重大進展」,有助於結束歐洲80年來最致命的衝突,並為與普丁、川普舉行三方會議鋪路。這次與川普的融洽互動,與2月橢圓形辦公室的災難性會面形成鮮明對比。

與此同時,川普在隨後的談話中透露,他傾向讓普丁與澤倫斯基先單獨會面。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川普19日在保守派談話節目《馬克萊文秀》(The Mark Levin Show)表示:「我與澤倫斯基總統的會面非常成功,而現在我覺得或許讓他們先單獨會面會更好,只是看看,我想看看會發生什麼。你知道,他們的關係很艱難,非常糟,非常糟。」

他補充說:「現在我們就等著看他們會怎麼做。如果有必要,而且這種情況很可能會發生,我會介入,我大概能把事情敲定。我只是想看看他們會議的結果。他們正在安排會面,我們會看看會發生什麼。」

對此,萊維特表示,普丁已承諾與澤倫斯基會談。她並指出,美國正與俄羅斯和烏克蘭合作,「推動這場雙邊會晤成行」。

在會談安排上,白宮官員透露相關峰會地點的籌備情況。一名白宮官員指出,川普19日與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an)討論將布達佩斯作為與澤倫斯基、普丁舉行峰會的地點。另一名高級官員則指出,俄烏雙方代表先前曾會晤的伊斯坦堡,也列入可能選項。白宮官員曾將匈牙利列為雙普會的最後候選地之一。

由於奧班與俄羅斯領導人關係密切,布達佩斯是普丁少數能不必擔心遭國際刑事法院逮捕的歐洲地點之一。但尚不清楚烏克蘭是否接受匈牙利作為會場。瑞士方面則表態,如有需要,願意作為中立地主辦和平談判。

據俄羅斯《生意人報》(Vedomosti)報導,白俄羅斯領導人新聞秘書表示,若有必要,白俄羅斯可應莫斯科要求,籌辦澤倫斯基與普丁的會面。她說:「白俄羅斯並未要求扮演調解人角色,也沒有提出過,但如果為了我們兄弟國的和平有必要,我們願意籌辦任何會議。」

不過,她補充,白俄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近期與美國總統川普的通話中,並未討論此事。

官員們指出,下次峰會尚未接近定案,多個地點仍在討論中。另一名官員補充,川普宣布先由普丁與澤倫斯基單獨會面後,三方峰會的規劃已被擱置。

在峰會細節仍待敲定之際,烏克蘭戰後安全議題成為各方關注焦點。烏克蘭的盟友18日以「志願聯盟」(Coalition of the Willing)形式開會,商討對俄追加制裁,並同意規劃小組將在未來幾天與美方會晤,制訂對烏克蘭的安全保障。北約軍事領袖預計19日開會討論烏克蘭議題,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凱恩(Dan Caine)預計以視訊方式與會。

白宮官員與另一名知情人士向CNN透露,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將主導一個工作小組,起草烏克蘭安全保障提案。盧比奧同時兼任臨時國家安全顧問,他將與歐洲國家安全顧問合作,提出在烏克蘭與俄羅斯達成協議後,確保烏克蘭防衛的方案。另一名消息人士稱,未來幾天將舉行多場會議,討論潛在的安全保障。

萊維特在簡報會上表示:「總統了解安全保障對確保持久和平至關重要,他已指示國安團隊與我們在歐洲的朋友協調,並持續與烏克蘭及俄羅斯討論這些議題。」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