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星條旗報》(Stars and Stripes)美國時間18日報導,美軍聯合軍事演訓「北方打擊」(Northern Strike) 演習於上周結束,今年有超過500名台灣軍人參加了「北方打擊」演習。
根據美軍《星條旗報》披露,今年有超過500名台灣士兵參與演習,這也是台灣部隊自2021年起默默加入後,規模最大的一次,儘管美國國防部五角大廈保持低調,不公開談論台灣在美軍演習中的角色,但美方官員已多次暗示,台灣被視為「潛在戰爭最可能爆發的熱點」,這次公開的數字,也意味台美協訓的程度正在提升。
旅美台海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梅復興指出,去年演習甚至安排過攻擊型無人機實彈射擊,「可見美台協訓日益密切」,對美國而言,台灣的加入是展示「跨軍種、跨盟友聯合作戰」的一環;對台灣而言,則是直接融入美軍印太戰爭準備的核心演訓體系。
從長遠角度來看,「北方打擊」已被美軍國民警衛隊定位為「永久印太場景演習」。根據美國國防部所辦的報紙《星條旗報》,「北方打擊」是由美國國民警衛局主辦的年度聯合軍演,今年超過7500名來自36個州與領地的美軍人員參與,涵蓋除了太空軍以外的所有軍種,且有9個國際夥伴加入。該軍演自舉辦逾十年以來,首次將模擬戰場由歐洲轉向印太,凸顯美軍戰略重心的轉移。
美國國防部一向避免對台灣軍隊參演發表評論,但2024年,美國前外交官塞拉(Joseph Cella)在國會聽證會上公開證實,台灣軍人確實在密西根州接受「戰略與戰術作戰」訓練。這與中國日益加強對台軍事壓力的背景相呼應。中國宣稱台灣是其領土,美國則持續透過軍事合作與演訓展現支持。
今年軍演的一大重點是海上作戰,反映未來若爆發台海衝突,美軍必須分散部署於小島並隱蔽行動,以躲避中國飛彈威脅。為此,演訓設計了物資由直升機空投至湖中,再由特種部隊回收並運送至島嶼的情境。這種模式與歐洲大陸運補、或中東大型基地依賴的作戰方式截然不同,對應印太實戰需求。
分析認為,這不只是單純的軍事操演,而是威懾北京的訊號:美國與其盟友正在準備跨域聯合作戰,以確保一旦爆發衝突,能快速形成「致命戰力」。
旅美的台海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梅復興今天表示,根據美軍「星條旗報指出,去年8月美方甚至還曾在「北方打擊」演習時特別安排數枚攻擊無人機的實彈試射,可見美台協訓的日益密切。
「北方打擊」演習十多年來首次從傳統的歐洲場景轉向模擬的印太背景,反映出五角大廈對該地區衝突的日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