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捍拒盧秀燕蔣萬安合理要求 卓榮泰還想繼續被打臉?

汪葛雷/網路媒體工作者

大罷免結束後,行政院迫於選票壓力,終於首肯發一萬。儘管引起深綠極大程度不諒解,也被各陣營笑為「唾面自乾」,昔日稱發一萬違憲,怎麼現在就不違憲了。但無論如何,行政院肯從善如流,遵循民意,終究還是較具政治智慧,也兼顧民生與民意的作為。

然而,對於中央從五月開始公然違反財政收支劃分法第30條,苛扣用在弱勢民眾身上的地方補助款,至今已約三個月一事,行政院至今卻尚未有任何檢討,甚至在盧秀燕、蔣萬安至行政院會據理力爭時「見笑轉生氣」,接連放消息斥責兩位在野黨直轄市長。

行政院此舉可謂「故態復萌」,只順從了民意發一萬,就這一次之後又回復了這一年多來秉持的對抗路線,完全是無視最新民意,執意討好深綠青鳥基本盤的短視表現。

盧秀燕在行政院會上爭取行政院撥預算給地方,停止苛扣補助款,此舉既合法也合理。行政院若不以為然,大可據理力爭,然而卓院長卻以「開會非為創造聲量」等刻薄言語回嗆。若是爭取合理補助款能帶來「聲量」,那追根究柢也是行政院違法錯在先,不是嗎?

卓院長先是會上嗆盧市長一番,之後又讓與會的環境部長彭啓明公開嗆盧秀燕「像媽媽罵兒子」,暗指盧秀燕情緒化。這些明的暗的招,非但爭取不到主流民意支持,反而把這個團隊的刻薄展現無遺。

臺北市長蔣萬安忍不住替盧叫屈,呼籲行政院「面對民意,不要只想著『快樂在一起』」,拿經濟部郭智輝部長於美國對臺課以「20% N」關稅公告當天在飯店設宴,主題名為「當我們快樂在一起」一事批判民進黨政府,卻馬上被行政院回批「戲謔式發言有失格調」。同樣的道理,如果民進黨官員沒先犯錯在先,創造出不佳的社會觀感,豈有在野黨發揮之餘地?

追根究柢,是中央政府先讓人民不快樂,才讓郭智輝顯得極為諷刺。更進一步說,正是因為人民不快樂,看不爽這個政府,大罷免才會大失敗!民進黨726罷免投票(罷投)前氣勢如虹,意氣風發,罷投後卻大敗而歸。網路風向也從投票前充滿百工百業挺民進黨聲浪,變成現在的反民進黨潮,難道民進黨高層的字典裡面,真沒有「自我檢討」四字嗎?

該發的補助款終究還是要發,更何況這些補助款主要用於弱勢身上,更不是中央或地方耽誤得起的。行政院與其再次犯下與普發一萬一樣的錯誤,害自己下不了臺。不如從善如流,回歸中央與地方行禮如儀,各守本分之互動模式。如此盧秀燕、蔣萬安等日理萬機的地方直轄市長,沒事也不會跑到行政院會打卓大院長臉。中央地方各盡其職,幹好本分,遵守法律既有規範,才是2300萬人之福,臺灣民主才不致於淪為完完全全的惡鬥。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