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民終結左翼20年執政 玻利維亞有望首次選出非左翼總統

中間派的參議員帕斯(橘衣者)在玻利維亞總統大選中,意外拿下32.18%的選票。圖/取自Rodrigo Paz Pereira@Rodrigo_PazP
中間派的參議員帕斯(橘衣者)在玻利維亞總統大選中,意外拿下32.18%的選票。圖/取自Rodrigo Paz Pereira@Rodrigo_PazP

玻利維亞17日舉行總統大選,根據當晚公布的官方初步結果,確認玻利維亞選民向右轉,該國將在10月舉行史無前例的總統第二輪投票,由中間派與保守派候選人對決,這是執政的左翼「社會主義運動黨」(Movimiento al Socialismo,MAS)20年來首次的大潰敗。玻利維亞有望在近二十年幾由社會主義政黨持續掌權之後,選出首位非左翼總統。

綜合路透、英國廣播公司BBC、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先前的選戰由MAS內部分裂及經濟危機主導,該國通膨率已攀升至40年來最高。最終結果將於本周稍後確認。

中間派基督教民主黨(Partido Demócrata Cristiano,PDC)的參議員帕斯(Rodrigo Paz)拿下32.18%的選票暫時領先,保守派前總統基羅加(Jorge "Tuto" Quiroga)則以26.94%居次。MAS候選人卡斯蒂略(Eduardo del Castillo)僅獲3.16%,落居第六。

帕斯主打將更多資金從中央政府下放至地方,高舉反貪腐旗幟,並以「資本主義應屬於全民,而非少數人」為競選口號。他的政見包括:擴大普及信貸,讓民眾和中小企業更容易借到資金;透過減稅,鼓勵地下經濟走向合法、納入正式經濟體系;並且取消對玻利維亞本國沒有生產的商品所設下的進口限制,讓這些商品能更容易、更便宜地進口。

基羅加則在2001至2002年間短暫出任總統,先前曾擔任軍事獨裁者轉型為民選總統的班塞爾(Hugo Banzer)副手。

帕斯在17日晚間的全國轉播演說中表示:「玻利維亞不只是要求換政府,而是要求改變政治體制。這是一場偉大勝利的開端,是一次偉大轉型的開始。」他的支持者則高喊:「革新」。

根據選舉規則,若無候選人得票率超過40%,且領先幅度達到10個百分點,大選將進入第二輪。決選日期訂於10月19日,最終官方結果將在七天內公布。

這場轉向右翼的選舉,發生在玻利維亞多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之中,國內燃料、外匯與部分食品短缺,通膨飆升、債務惡化。選前民調顯示,許多選民希望透過選票改變現狀,或藉此懲罰執政的MAS。現任總統阿爾塞(Luis Arce)因民意低迷,選擇不再角逐連任。他在選後發表聲明承認選舉結果,並表示「民主獲勝」。

對左翼的反彈不僅體現在選票,也爆發肢體衝突。MAS候選人卡斯蒂略在投票時被群眾噓聲趕出投票所。得票最高的左翼候選人羅德里格斯(Andrónico Rodríguez)則在投票時遭投擲石塊。當局並通報,羅德里格斯投票的投票所還發生爆裂物爆炸,所幸無人傷亡。羅德里格斯則對媒體稱這是「少數團體」策劃的「獨立事件」。

左翼的不利處境,不僅來自經濟不振,也來自黨內分裂。前總統莫拉萊斯(Evo Morales)雖仍擁有大批支持者,但已被禁止再度參選。這是他近二十年來首次未出現在選票上。莫拉萊斯在2006至2019年間掌權,雖多次試圖挑戰法律與憲法限制競選第四任,但最終失敗。他呼籲支持者抵制投票,但其號召顯然未能奏效。

智庫「艾伯特基金會」(Friedrich Ebert Foundation)政治分析師埃克塞尼(José Luis Exeni)表示:「這是MAS霸權的終結。」他指出:「帕斯傳遞的是革新的訊息。他把自己定位在中間地帶:介於MAS與傳統右翼之間。」

帕斯的強勢表現也令分析人士意外。選前民調顯示,他的支持率僅約10%,遠落後於基羅加與「團結聯盟」(Unidad Alliance)中間偏右候選人梅迪納(Samuel Doria Medina)。商人出身的梅迪納大選當天承認敗選,並表態若進入決選將支持帕斯。

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南安地斯分析師卡蘭切(Glaeldys Gonzalez Calanche)形容,此次在八名候選人角逐、MAS無強勢人選的情況下舉行的大選,是玻利維亞的「關鍵轉折點」。

經濟困境仍是選民最關切的核心議題。今年以來玻利維亞物價漲幅已超過其他拉美國家,燃料與美元短缺問題更使情勢雪上加霜。

無論誰勝出,都必須立即採取措施應對該國的經濟危機。玻利維亞正經歷拉美地區最高的通膨之一,7月物價年增近25%。外匯存底在2023年3月幾近耗盡,迫使政府每月勉強籌措美元以進口燃料並償還債務。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