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讀賣新聞》報導,日本自衛隊於6月在釣魚台附近海域舉行反艦訓練演習,時間恰逢中國大陸海軍兩艘航母在太平洋第二島鏈部署期間。
《讀賣新聞》指出,演習有多名日本航空自衛隊的F-2戰鬥機參與,地點位於爭議島嶼以北的海域,與自衛隊標準的訓練地點相比,這是一次不同尋常的變動。訓練進行期間,中國的「遼寧」號和「山東」號航母正進行首次同時在太平洋的部署,5月下旬至6月初,這兩艘航母均在日本專屬經濟區內活動。
政府消息人士表示,此次訓練的時間和地點是經過精心安排,目的展示日本已做好準備,應對中國在日本及台灣附近海域日益增加的海軍壓力。
演習內容包括F-2戰機使用空對艦飛彈攻擊航母的相關程序。自衛隊選擇使用F-2戰鬥機而非更先進的隱形F-35A戰鬥機,決定是為確保能被中國軍隊發現。儘管F-2具備強大的反艦攻擊能力,但有限的隱形特性比日本最尖端的戰機更容易被探測到。
日本政府消息人士向《讀賣新聞》表示,「從訓練的時間、地點和內容來看,顯然是為了確保中國能接收到這一訊息。」中國航母的部署加劇地區緊張局勢。「遼寧」號於5月下旬經釣魚台附近海域南下,6月初抵達南鳥島附近的日本專屬經濟區。同時,「山東」號經台灣南部向東航行進入太平洋,期間曾駛入衝之鳥島附近的日本領海。
日本的主力反艦飛彈「93式」(ASM-2)為F-2戰機提供144-170公里的打擊範圍。飛彈的改良型ASM-2B採用紅外線導引,並整合GPS,能夠打擊海上和陸地目標。F-2戰鬥機每次出擊可攜帶多達4枚ASM-2反艦飛彈。ASM-2飛彈於1993年研發完成,與早期的ASM-飛彈相比,採用渦輪噴式發動機以延長射程,並配備末端成像紅外線制導系統以目標識別,能夠區分艦艇類型,並能指定目標艦船上的特定打擊點。
防衛官員承認,面對日益先進的中國海軍防空系統,ASM-2飛彈的射程存在局限性。目前日本已啓動下一代ASM-3飛彈的研發工作。於2018年完成測試。ASM-3飛彈通過火箭衝壓發動機推進系統,超過3馬赫的超音速飛行速度,ASM-3飛彈的初始型號射程超過300公里,改良型ASM-3A定於2025年部署到航空自衛隊。日本正在研發射程更遠的ASM-3改良型,射程超過400公里,減少飛彈重量與F-2戰鬥機的兼容性。
日本政府分析認為,中國兩艘航母同時部署在太平洋第二島鏈訓練演習,其中一艘模擬美國海軍的行動。主要在提升中國在台灣或釣魚台發生突發時攔截可美國航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