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對日抗戰勝利80周年,80年前的今天(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海峽兩岸舉辦各種紀念活動。特別是中國大陸舉行非常盛大的慶典;台灣則有民間賢達如前台大校長管中閔和民間團體,因捨不得台灣抗日歷史被賴政府扭曲得屈辱變形,特別舉辦紀念活動,找回人間正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過廣播宣佈無條件投降,標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和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雖然正式受降儀式9月2日於東京灣的密蘇里號戰艦舉行,但8月15日因日本宣佈投降而被廣泛視為勝利紀念日,兩岸都以這天來紀念抗戰勝利。
我是對日抗戰主體 總統卻牛頭不對馬嘴慶歐戰勝利
在抗戰80周年的今天,作家楊渡在臉書發文說,在這特別時刻,中華民國政府本是抗日戰爭勝利的主體,理應與歐美戰勝國家一同光榮舉辦紀念活動,偏偏賴清德總統舉行了一場記者會,去慶祝歐戰勝利80周年,把中華民國參與的主戰場遺忘,牛頭不對馬嘴的放到歐洲戰爭,發表一篇不知所云的講詞,讓全世界摸不著頭緒,不知道中華民國站在哪一邊。幸好,民間依然有堅持民族正氣,找回歷史正義的聲音,讓抗戰勝利80周年,有了堂堂正正的風骨。
在此特別時刻,楊渡說,重新審視對日抗戰確有非同凡響的意義。首先,它具有世界史的意義,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戰場是犧牲最慘烈的,超過任何國家。
據統計,中國抗戰死傷的軍民合計3500多萬人,遠超過台灣現有全人口的總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其他各國死傷的總和。中國抗戰陣亡將士,只計算正規軍,不包括游擊隊,至少有340多萬人,也是各國陣亡將士的總和。而中國抗戰陣亡將領,將軍以上有200多名,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65個反法西斯國家陣亡將領的總和。由此可以想見,中國戰場之慘烈,犧牲之慘重,為舉世之最。
台灣的抗戰 始自1895年乙未戰爭
其次,從台灣角度來省視,楊渡認為,抗日之戰並不始於七七事變,而是更早的1895年乙未戰爭就開始了。武裝抗日從北打到南,從未停止。即使台灣民主國敗退,民間武裝反抗,從北部簡大獅到雲林柯鐵虎,再到屏東林少貓,乃至於原住民的抵抗決戰,一路打到1915年余清芳的噍吧哖事件,武裝抗日總共打了20年。
1920年代之後,台灣知識分子在五四運動與世界左翼運動的影響下,轉向社會運動,以文化啟蒙、農民運動、工人運動等,與當時的世界思潮合流,開始了一個新時代的反抗。甚至到1930年,還有霧社事件的原住民武裝抗日。整個反抗是一直持續到1931年,日本軍國主義橫行,把所有的反抗者逮捕入獄,多數判了十年以上重刑。
然而,台灣人的反抗並未終止,許多知識分子潛回大陸,投入抗戰洪流。例如李友邦在浙江成立「台灣義勇隊」,帶領台胞在大陸抗日,同時成立了台灣醫院,幫助戰爭中受傷的軍民同胞。此外還有鍾浩東、丘逢甲等,也到大陸為抗日獻上生命力量。他們的理念非常清楚:唯有中國抗戰勝利,台灣才有從殖民地解放的一天。
中華民國是抗戰主體 也是國際反法西斯重要組成
再從大陸抗戰來看,從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在東北開始侵略戰爭之後,即不斷蠶食鯨吞。到了1937年的七七事變,戰場全面展開。抗戰牽動了全中國,日軍所到之處,從上海松滬戰役到南京大屠殺,再到侵略全中國的戰爭,8年抗戰之中,老百姓流離失所,整個民族陷入戰火,受盡苦難。
然而日本能夠在戰場上打敗國軍,卻無法全面統治中國老百姓。白天日軍占領城市交通,晚上是民間游擊隊的不斷反抗破壞,造成日軍統治非常大的困難。這也就是為什麼對日抗戰能夠那麼持久的重要原因。
歷史轉折點在日本發動珍珠港事變,美國投入戰爭,對日抗戰終於有了更強大的國際奧援。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也因拉長戰線,耗盡人力物力資源,最終在兩顆原子彈之下宣告投降。
中國對日抗戰在蔣介石領導下,不僅與國際反法西斯陣線聯盟,並且支援東南亞戰線。1943年,蔣介石就曾在重慶舉行過慶祝聯合國成立的活動,中華民國一開始就參與了戰後重建國際和平秩序的規畫。從世界史來看,中華民國不僅對日抗戰,同時也是國際反法西斯大歷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珍視這段歷史,更能建立中華民國的國際尊嚴與地位。
在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的時刻,楊渡說,我們有必要重新檢視這段歷史,並且從台灣史、中國史、抗戰史、世界史的各種層面,重新定位,還原歷史真相,找回人間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