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專欄】台積電2奈米洩密風暴:內鬼竊密震撼   美日關稅添壓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台積電(TSMC)作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其2奈米製程技術代表半導體產業的尖端成就,支撐台灣「護國神山」的地位。2025年8月,台積電爆發震驚業界的洩密事件,多名員工涉嫌將2奈米機密資料外洩至日本半導體設備商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TEL),引發國安危機。同時,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對半導體課徵高額關稅,並誇稱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3000億美元,遠超官方公布的1650億美元。旅美教授翁履中警告,洩密事件結合美日外部壓力,顯示美國正透過關稅與產能吸納策略,重塑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動搖台灣產業根基。

洩密事件始末

台積電2奈米製程技術是全球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工藝,預計2025年底量產,耗資數百億美元,技術壁壘極高。據報導,內部資安部門在例行監控中發現異常存取行為,揭發至少9名員工涉案,其中3名工程師因違反《國家安全法》被羈押禁見。涉案者利用疫情期間遠端辦公的漏洞,透過個人手機拍攝數百至上千張機密製程資料,非法傳輸至東京威力科創。檢調單位於2025年7月25日至28日展開大規模搜索,鎖定東京威力科創竹科辦公室,並在竹科附近一家星巴克咖啡店當場逮捕正在傳遞資料的嫌疑人。

涉案人員包括兩名現任吳姓工程師及一名已離職的陳姓前工程師,顯示台積電內部資安管理存在顯著漏洞。台積電迅速採取行動,解雇涉案員工,啟動法律程序,並宣布強化資安措施,包括升級監控系統與限制遠端存取。翁履中於6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洩密事件若屬實,可能不單是個別行為,而是反映員工對整體未來環境的焦慮,顯示台積電高薪與紀律文化已不足以穩固員工信任,背後隱藏對社會環境與產業前景的不安情緒。此事件不僅重創台積電的國際聲譽,也動搖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信任基礎,引發外界對其技術保護能力的深刻質疑。

國安危機與法律追責

2奈米製程技術被政府列為「國家核心關鍵技術」,受《國家安全法》嚴格保護。根據該法,未經授權洩漏此類機密可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罰金5000萬元新台幣;若涉及間諜行為,刑責可加重至12年有期徒刑及1億元罰金。涉案的3名工程師因犯罪嫌疑重大,已被檢調聲請羈押,顯示案件的嚴重性與當局的高度重視。檢調行動的迅速與果斷,反映政府對保護半導體核心技術的決心。

技術疑似流向東京威力科創,與日本半導體國家隊Rapidus的合作關係引發高度關注。Rapidus於2022年由Toyota、Sony等八家日本企業投資成立,獲得政府數千億日元補貼,目標於2027年量產2奈米晶片。雖然Rapidus與東京威力科創為獨立實體,但Rapidus董事長東哲郎曾任東京威力科創社長,顯示兩者在高層的緊密連結。外界擔憂,台積電的機密資料可能間接助長日本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競爭力,對台灣的技術領先地位構成潛在威脅。

台灣國安會已介入調查,將事件提升至國家安全層級。台積電作為台灣經濟命脈,其技術外洩不僅可能削弱島內半導體產業的全球競爭力,還可能影響台灣在美中科技戰中的戰略角色。翁履中分析,若洩密範圍進一步擴大,可能引發供應鏈夥伴對台積電的信任危機,對台灣整體經濟造成深遠衝擊。東京威力科創作為台積電供應鏈重要夥伴,其涉案角色暴露了上下游企業間的潛在風險,凸顯技術合作中的安全挑戰。

連帶效應:美國關稅壓力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接受CNBC專訪,宣布將對進口半導體課徵高額關稅,具體細節預計於一週內公布。他在訪談中誇稱,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投資3000億美元,打造「世界最大晶片工廠」,遠超台積電官方公布的1650億美元投資金額。此說法引發外界揣測,可能涉及未公開的協商或協議,顯示美國正積極吸納台積電的先進製程產能,以實現晶片供應鏈的自給自足,並主導AI時代的高階晶片技術標準。

翁履中指出,美國現以高關稅威脅與補貼吸引的雙重策略,試圖將台積電及輝達(NVIDIA)、蘋果(Apple)、超微(AMD)等科技巨頭納入其「自給自足」的戰略體系。台積電計劃將30%的2奈米產能轉移至美國,與過去僅在美國生產成熟製程的說法形成對比,顯示其在美國的政策與市場壓力下,自主空間正被大幅壓縮。此次洩密事件可能進一步加劇美方對台積電技術安全性的疑慮,促使美國加速要求技術轉移或加強監管,增添台美技術博弈的複雜性。翁履中提醒,川普的關稅政策往往作為談判籌碼,迫使對手讓步,當連台積電這樣的全球巨頭都選擇低頭時,台灣其他企業幾乎無力對美國說「不」。

連帶效應:全球半導體競賽

台積電2奈米洩密事件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競爭白熱化的縮影。美國、中國大陸、日本及歐盟均在加速布局先進製程,試圖搶占市場先機。Rapidus獲得日本政府巨額補貼,與東京威力科創等企業合作,計畫於2027年量產2奈米晶片。此次洩密事件暴露了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間的潛在風險,也引發外界對日本企業在技術競爭中是否採取不正當手段的質疑。雖然此次洩密未涉及大陸企業,但大陸半導體產業近年快速成長,過去曾被指控技術竊取,未來風險不容忽視。

台積電作為蘋果、輝達等科技巨頭的核心供應商,長期是商業間諜與技術竊取的首要目標。翁履中強調,台灣不應對民眾灌輸「技術會留台」的樂觀期待。美國正以強大的資金與政策手段,試圖挖走台灣的半導體優勢,台灣必須尋找新的產業定位與創新機會,創造「新的山」,而非僅依賴台積電這座「護國神山」。台積電的全球布局也面臨挑戰,隨著美國、日本等地晶圓廠陸續投產,技術轉移與在地化管理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在分散的產線中確保機密安全,成為一大難題。

台積電2奈米洩密風暴暴露了內部資安漏洞與員工焦慮的危機,連帶美國關稅壓力與日本技術競爭的外部挑戰,動搖其「護國神山」的地位。技術外流威脅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優勢,而美國的關稅策略與大陸、日本的產業崛起進一步加劇地緣政治風險。台灣需正視技術外流與產能轉移的現實,重新定義產業角色,以創新與務實的策略,在美中日博弈中尋求立足之地。台積電的未來抉擇,不僅關乎企業命運,更牽動台灣在全球科技格局中的定位與未來。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