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社論】關稅黑箱  話術治國

針對川普課徵20%對等關稅,賴清德總統向國人說明只是暫時性,實情卻是還須疊加既有關稅。圖/取自總統府官網
針對川普課徵20%對等關稅,賴清德總統向國人說明只是暫時性,實情卻是還須疊加既有關稅。圖/取自總統府官網

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川普總統1日宣布台灣的對等關稅稅率為20%,賴清德總統當時堅持是「暫時性」的,果然是暫時性,但不是如總統所言朝「更有利、合理」降低,而是在此基礎上疊加既有的關稅,也就是20+N%,全台再度炸鍋。單憑政治話術與黑箱作業,賴政府恐難以度過台灣近年來最大的經貿挑戰。

川普4月2日在他所謂的「解放日」宣布對大部分貿易夥伴實施對等關稅,旋即又暫緩90天以便進行談判。川普漫天要價,各國見招拆招,期間台美進行4次實體談判與數次視訊會,卻換來位於中段班20%的對等關稅,不僅高於主要競爭對手日本與韓國的15%,國人迄今對談判內容與過程一無所知,賴政府一路蓋牌,甚至還「擠牙膏」,8日才說前一天生效的對等關稅須疊加原有的稅率,引發全民譁然。

台美多次重要雙邊貿易談判、台灣爭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及與大陸協商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等,行政部門與立法院及業界都有一定程度的溝通;前總統蔡英文在擔任民進黨主席時針對兩岸「服貿協議」也表示,「國家對外貿易談判從開啟談判、談判過程到談判結果,協議的審議都要有國會的參與,才可以體現行政立法在對外談判上的權力分享與責任分擔的法則。」

當年反黑箱  當家搞黑箱

但民進黨當家,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徹底違背當年堅持的原則,根本藐視代表多數民意的在野黨立委與國內產業的權益。在關稅談判過程中,賴政府一再以「保密協議」作為黑箱作業的護身符,拒絕向外界做任何說明,引起台灣要付出多少代價的質疑。若美台之間真的簽有保密協議就應公開,以取信於民,除非雙方另簽署協議,不得公開保密協議。

相形之下,美國與其他主要貿易夥伴的談判都有一定的透明度,無論是美中三次會談,或是日本貿易談判代表、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在與美方接觸後,都會有原則性說明,從未因所謂的保密協議而三緘其口。而川普本人、財政部長貝森特、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與貿易代表葛里爾,更是經常、例行性親自面對媒體,說明談判經過與內容,充分掌握話語權,營造最有利的談判立場與條件。

而在台美談判過程中,所有有關台灣的資訊不是出自川普或美國官員口中,就是外國媒體報導,這種資訊不對等現象反映的就是台美不是處於對等地位,完全感受不到賴政府一再強調的互利、互惠、互補精神。幾個關鍵性發展,如20%對等關稅、台積電投資2000億美元、100%半導體關稅等都是由川普單方面宣布,美方顯然不受保密協議約束,也令人懷疑這是否經過雙方實質談判才達成的共識。

如20+N%關稅,若不是日本方面先質疑美方的疊加關稅,多數國人還以為20%就是台灣輸美產品面對的上限。而日本已與美國達成協議,將援引「最惠國待遇」原則,比照歐盟,15%不再疊加現有關稅,換而言之,台灣對美出口關稅將至少超過日本5+N個百分點,無形中大幅削減台灣產品競爭力。

關稅20+N%  削弱出口競爭力

賴政府在談判桌上無力抗衡美國,只好運用政治話術掩飾治國無能,除了強調「暫時性」之外,賴政府對20%對等關稅的說詞是,經過談判努力,從川普最早公布的32%降低為20%,降幅高於日、韓;但實際效應是從原來的10%基準關稅,增加10百分點,同樣的數字,經過不同包裝與解讀,成為談判不利的遮羞布,然而大玩文字遊戲終究禁不起檢驗,也無法贏得人民信賴。

民進黨最近也發動一波公關攻勢,除了彰顯談判團隊的辛勞與吹捧成效外,還要壓制輿論質疑聲浪,一位前外交部長的金句最為經典,「換你們去談,會談的更好嗎?」企圖徹底切割責任,但也等同默認談判結果實在無法令人民滿意。

《紐約時報》警告,日本、韓國的輸美關稅都低於台灣,恐進一步弱化台灣出口競爭力,最大輸家將是傳統製造業。另外,川普政府即將公布232條款對半導體及衍生產品的個別關稅,台灣將面臨新一波衝擊。除了高關稅,美國正如一塊強力磁鐵吸走台灣的資金、人才、技術與產業鏈,賴政府須懸崖勒馬,放棄信黑箱作業,好讓產業界及早因應,並善用企業與民意力量作為後盾,以取得較佳談判結果。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