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茶飲爆單2000萬杯 「秋天的第一份」從儀式感到洗腦行銷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最早興起於大陸社群網站,用於在立秋時節傳遞溫暖情感與小確幸。圖/取自微博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最早興起於大陸社群網站,用於在立秋時節傳遞溫暖情感與小確幸。圖/取自微博

據《北京商報》報導,8月7日立秋當天,瑞幸咖啡交出單日銷售超過2000萬杯的爆單成績,成為大陸目前已公布戰績的現製茶飲品牌中第一名。當天銷量TOP5城市依次為上海、深圳、北京、廣州、杭州。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最早興起於大陸社群網站,用於在立秋時節傳遞溫暖情感與小確幸。然而,近兩年該梗被無限延伸至家居服、火鍋、蛋糕盲盒、手辦模型等幾乎所有品類——「萬物皆可第一份」成為火爆的行銷套路。

這種符號化營銷讓「第一份」從生活儀式感變成流水線式的「罐頭驚喜」。除了奶茶,還有烤腸、辣條、火鍋、糖雪球、糖葫蘆、紅薯⋯⋯都穿上「秋天的第一份」的營銷外套。這波「萬物皆可第一份」的洗腦行銷,本質是商業流水線對生活詩意的粗暴複製。當秋天的浪漫被量化成「第一袋洗衣精」、「第一份體檢報告」,儀式感徹底變成消費清單。

現製茶飲品牌為能獲得更多平台補貼與流量曝光,自然與「秋天第一份」深度綁定。圖/取自微博

現製茶飲品牌為能獲得更多平台補貼與流量曝光,自然與「秋天第一份」深度綁定。圖/取自微博

外賣平台的促銷戰,本質是「資源爭奪戰」。大陸領頭品牌如瑞幸、霸王茶姬為能獲得更多平台補貼與流量曝光,自然與「秋天第一份」深度綁定。例如,餓了麼提前部署物流,美團以話題熱搜與新品首發為引爆點。艾媒諮詢分析指出,這類事件型行銷可在短期內拉高品牌聲量,但過度依賴可能導致創意枯竭與用戶審美疲勞。

行銷套路從暖心走向「離譜」,反映了品牌流量焦慮與用戶的矛盾心理——一邊吐槽過度包裝,一邊為情感溢價買單。《中國市場營銷協會研究報告2024》指出,若品牌回歸真實需求,如強調產品功能性、提升消費體驗,而非僅靠符號化刺激,才能避免文化符號的空洞化與信任消耗。

從「秋天第一杯奶茶」到立秋瑞幸爆單2000萬杯,這場由情感梗演化而來的商業狂歡,已經成為平台與品牌的年度必爭之地。只是,當萬物皆可「第一份」,儀式感也可能被流水線複製成罐頭驚喜,文化與消費的邊界,正被一次次推遠。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