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創業人的「修羅場」北上廣深個體與品牌雙雙折戟

曾經被譽為餐飲創業「黃金熱土」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大陸一線城市,如今卻逐漸演變為創業者的「修羅場」。高昂的成本、消費疲弱與市場過度飽和,正在將一批又一批個體戶與品牌餐企推向關門大吉的邊緣。

據騰訊「紅餐網」指出2025年5月,來自海南的Lora結束了其在北京經營四年的海南米粉店,虧損超百萬人民幣(下同)。該門市位於北苑龍湖天街,投入成本達70萬元,但最後打包轉讓僅回收2000元。Lora坦言,營業額持續下滑,房租與人事支出壓力難以承擔,關店成為無奈選擇。

上海創業者李俊(化名)亦遭遇類似窘境。年初開設麻辣燙店,原期待月營收達十萬元,但實際單日收入難破千元,僅房租即近千元/日,最終血本無歸,損失超過50萬元。

在廣州知名網紅社區六運小區,餐飲店更替頻繁。Cowcow其其主理人Vincent指出,能在當地存活超過三年的店家不到15%,其餘皆快速換手。

不僅是個體創業者,知名連鎖品牌亦面臨相似命運。紅餐網觀察指出,2025年以來,皮爺咖啡、漢堡王、稻香酒家等品牌均調整一線城市布局,關閉了不少核心商圈門市。

有小成本業者選擇彈性與探索轉型之道。圖/取自財浪財山微博

有小成本業者選擇彈性與探索轉型之道。圖/取自財浪財山微博

紅餐網實地調查,以上海為例,市中心商圈如靜安寺、徐家匯一帶,50平方米的店面月租動輒逾5萬元,更不乏月租破10萬的鋪位。廣州六運小區某些街邊鋪甚至每月達3.5萬元以上。除租金外,用工成本亦高昂。

據企查查數據,2025年上半年,北上廣深已有約4萬家餐飲企業註銷或吊銷,創近年同期新高。

消費市場也不樂觀。根據北京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5年1-5月,北京市餐飲收入為556.2億元,同比下降3.7%;限額以上餐企一季度累計虧損超過5000萬元。

上海市商務委亦指出,1-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僅1.4%,但餐費收入同比下降2.5%。

廣州與深圳住宿與餐飲業第一季增速分別僅為2.2%、1.0%。

同時,一線城市人口出現淨流出趨勢。第一財經指出,2024年,北京與上海常住人口合計減少近10萬人,間接導致餐飲消費進一步萎縮。

面對創業寒冬,有人選擇撤退。在上海開烘焙店的趙麗,門市月營收僅五六萬元,遠低於原先預期的25萬至40萬元,已考慮退場。

但也有業者選擇堅守並探索轉型之道。廣州CowCow其其的Vincent便透過精簡SKU、壓縮人力、調整品項結構,成功將門市人工成本由3.5萬元降至3萬元內,食材損耗亦同步下降,實現營運效率提升。

另有業者採取「合租」策略,與其他品牌共享店鋪,如港式奶茶與甜品店共同分擔鋪租,或選擇從高租金商場遷至租金較低的街邊或內街鋪面。

一線城市餐飲創業並非無路可走,但已不再是「人人可為」的淘金熱土。在高成本、高風險、低成長的現實中,創業者需謹慎評估自身資源、精細化運營,甚至考慮向新一線與二線城市尋找機會。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