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玉莉/中美文經協會副秘書長
三、1948年9月28日王耀武被俘後,相關報導並無直接證據說明王耀武是“貪污無為”的。
筆者提出幾項分析如後:(一)抗戰期王耀武帶出一支號稱“抗日鐵軍”的74軍,並寫下「從做人到作戰」(民國34年6月三版)乙書;其中第七章「勵廉儉」提到:做官的目的是為國家做事,不是為自己發財…須知做官不做事,已經有虧職責,再加上行為貪污,結果,沒有不身敗名裂的。...而這種(按貪污)部隊長,摧殘人命,貽誤國家,終必至受到法律的嚴厲懲處。顯然,該書王耀武不斷舉證軍中的實例,提倡軍人武德及守紀律之道理,藉此以鼓勵其部隊的將士們,相信王耀武也是以此高標準嚴以律己。畢竟抗戰期他帶出優秀的好部隊,在抗戰後至國共內戰期,1946年3月他到了濟南,期間也打過勝仗,1947年國共兩軍在魯中和魯西南迭有爭奪領地之輸贏;只是1948年起,經過2~3月萊蕪淄川戰役的失敗,整個山東局勢大逆轉,濟南已成了孤城, 但他守住濟南城亦兩年半多。
(二)王耀武是9月28日在山東壽光縣彌河區的張建橋被截獲(依據1948年10月華東畫報社印及王洪濤著,《活捉王耀武》1980年1月)。這裡特別要指出,從王洪濤先生敘述王耀武被抓身上帶的是北海幣10萬元、小(赤金)元寶兩個、銀元11個,還有比較細緻的棉質(便紙)等,這不正說明王耀武化裝出逃並沒有攜出大量的金銀財寶?現在大陸網路上文章,加油添醋說王被抓全因特殊的高級手紙或上廁情況,這些都是些虚弄醜化之談。另外,王洪濤文章與當年1948年10月華東畫報提到王曾帶了四個衛士,至今相關文章都沒提到王的4个衛士那兒去了?而且王耀武帶著是北海幣10万元或者本幣6000元,這也是王洪濤文章與中共官方黨史工作者,描述的數字出入甚大,換言之,有關王耀武被俘的經過,其内容真實性,還需官方檔案再輔佐考證的。
(三)王耀武於抗戰勝利時(1945年8月21日),獲得美國麥克魯中將(美駐華戰區司令)贈送的配槍(銀質護把刻有中文"王耀武將軍閣下");在濟南城陷時,即遺留在省政府辦公室,並未隨著他出逃至壽光縣時被解放軍哨兵等搜得,這是比較確定的;另,有文章介紹王耀武出逃濟南城後,從他家中並未搜到些財物,僅有兩台拖拉機。事後問王耀武,它們有何作用?王僅簡單的說:就是戰爭結束後,預想要回家種地吧。這些情景,不正是說明國共內戰期,王耀武已厭倦戰爭,希望趕快結束;故而濟南城陷,他把美國將領過去表彰他抗日功勳的贈槍,即放在辦公室,似乎也表明他不再留戀過去軍旅的榮耀,只希望保有性命,或許重新再與留在青島的家人團聚。
(四)王耀武曾在青島辦過私立"中正學校"(1947年為慶祝蔣介石六十華誕),說明他無論戰事如何,皆有心培養照顧遺族或當地的學子。而在逃離濟南城,他也願意把財物分給他的士兵,據這些後來他的部屬回憶,都肯定王耀武是厚道勤儉之人,並不是一個貪污腐敗無所作為的人。
四、1948年11月15日起,正值淮海戰役陷於膠著,以王耀武為首的《告國民黨官兵書》或廣播詞,才是引起蔣介石極大的不滿,也種下了1959年12月4日特赦名單出現,蔣介石在其日記特別批評王耀武,對他已無法諒解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從王耀武被俘,我國軍戰報並沒有他的進一步消息,全由中共方面發布。據大陸文獻介紹1948年9月29日王耀武被送到昌濰特區警備司令部確認身份後又被押解到青州(益都)的華東軍區政治部,與當時的政治部主任舒同談了話;10月中旬還接受新華社記者的問答,之後聯同當時被覊押在山東省解放軍官管訓處,他過去部屬霍守義和陳金城等(濟南戰役被俘),並以其為首共同具名,於1948年11月16日發表二篇内容略相似的<告國民黨官兵書>,皆刊載在當時新成立的 “人民日報”上(當日,另一篇前三位具名為王耀武、聶松溪、羅辛里;他們則是内戰期山東歷次戰役被俘的軍官們)
依當時二篇的<告國民黨官兵書>內容,主要就是勸降書,僅摘要內容如下:1.略述一年以來國軍在山東境內各个戰役的失敗.2.呼籲勿成為蔣宋孔陳四大家族之工具;3.中共的俘虜政策是說到做到: 願留著收容,願去者歡送,分別予以合情合理之處置;尤其對軍人眷屬願留著安置願去者资遣;4.建議當明辨是非,提高政治覺悟:或於戰場起義或早日退出內戰,…亦望及時放下武器,不做絕望之抵抗,致招無畏之犧牲,由是縮短內戰之時日...減少人民之災難,則君等勒馬懸崖,尚非為晚...
總結來看,筆者認為王耀武於1948年9月28日被俘後的兩個月,立刻可以同意具名寫出勸降書,當然其內容的公佈必然是令蔣介石非常難堪暴怒的。(因為蔣介石日記常提及若干自己子弟兵的叛變,是缺乏軍人武德,難以容忍的);再說,這幾篇的招降文太過於官式八股,似不像對一般的士兵們宣告喊話,且內容多是中共罵蔣軍的用語,例如:反人民政府蔣集團、四大家族等,這些都不是正統國軍幹部會有的用語。所以此類招降書,可能就是中共解放軍一貫策略,自行編造内容,希望以和平手段招攬俘虜,讓被關押的國軍官兵眷屬得知其近況,向國民政府施壓,最終也希望戰爭快速解決。不過。蔣介石從1948年10月15日後,其日記已不再提及濟南戰役和王耀武之名,他的心思全放在東北戰事。(11月初瀋陽才淪陷,東北剩餘部隊再撤守至淮海海戰役)。所以,1959年12月4日中共特赦名單出現後,儘管王耀武已歷經11年關押勞改,但蔣介石仍對王耀武之痛恨並寫下亟盡汚辱之詞,或許可從1948年11月王耀武等發表勸降書的內容看出端倪!1
結語:本文主要依據2023年版“蔣中正日記”,有關蔣介石對抗日名將王耀武將軍的評價,予以釐清。筆者認為王耀武於1948年9月24~28日離開濟南城,其逃亡及被俘後,蔣介石指責王“誇妄腐敗貪污無勇”,皆是沒有太多憑據;1959年12月4日,王耀武經過11年的覊押勞改被特赦釋放,蔣介石對他的評語卻是“此為唯一可鄙之敗類也”,不僅代表蔣心裡充滿亟多的恨意及侮辱之詞,也說明蔣對其學生已是割席斷義無法修復關係。
筆者肯定王耀武將軍無論抗戰前後皆是為國為民願犧牲奮鬥之人,而其心胸寬厚忠於長官愛護部屬,始終如一;但國共内戰後期,他對戰爭是厭惡的,不忍對戰俘或無辜百姓帶來更大的傷害,例如,濟南城受圍攻時,1948年9月23日蔣中正來電報,命令將“俘虜及來降著就地處死不收留”;結果王耀武隔日(9月24日)離開濟南城之前,卻將俘虜放走且發放回鄉路費,同時要求士兵無需多抵抗即可離去。由此說明1948年9月24日他離開濟南城,他選擇一條不同於蔣介石繼續打內戰的道路。基本上,他沒有立刻投降中共,他對其黨國的忠誠是無庸置疑的,他被俘期發表“告國民黨官兵”勸降書,又在中共戰犯改造所待了11年,說明他不願軍人和民眾為內戰再製造更多的流血傷亡;我們肯定其人品是高風亮節具有宗教的慈悲心,實為軍人之表率。至於他特赦後,蔣介石對他不肯原諒,那已經不是重要了。(全文完)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