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外傳總統賴清德原訂八月出訪友邦巴拉圭,並規劃過境美國紐約等城市,卻被美國川普政府拒絕一事,前國安會秘書長李大維今(6日)接受網路節目訪問時表示,他已經退休,不了解細節,但猜測美方可能考量當前國際事務繁多,所以美方會希望台灣總統過境時能「簡單一點」,選擇政治敏感度較低的城市。
前眾院議長裴洛西示警:危險信號 直言美方恐在北京施壓下保持沉默
《金融時報》報導稱,川普政府因中國抗議而拒絕讓賴清德總統過境紐約;此消息也引來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的評論,她認為這是一個「危險信號」,代表美方可能在北京的施壓下,對台灣問題保持沉默。
對此,李大維受訪時強調,他已退休,所以不了解具體細節也未曾過問,但他以個人猜測的角度分析「對美國來說,我現在在處理關稅,而且也在考慮要不要到中國去訪問,所以台灣你的總統,不要在這個時候跑過來我這邊,讓我這樣子一個頭兩個大」。
美國當前事務繁多 過境紐約敏感度高
李大維指出,美國當前正在處理對等關稅、烏克蘭戰爭、加薩走廊人道危機、伊朗核問題等諸多國際事務,與中國的雙邊關稅也仍在爭執中,所以他猜測美國人可能會想「我挺忙的,我手頭事情很多,是不是我們的川大總統,說不定年底還要到中國去訪問,是不是這個時候,你們(指台灣)是不是能夠稍微簡單一點」。
李大維分析,可能美方會覺得過境其他城市政治敏感度較低,例如到西岸、南邊邁阿密,或者甚至去達拉斯、鳳凰城看看台積電,這些城市對美國來說,政治敏感度就會比較小,從北京的角度來看,一定會抗議,但這已成為一種形式。
李大維也表示,華府是不可能過境的地方,次於華府的就是紐約了。事實上川普政府仍然會認為,台灣鞏固在中南美的邦交,對美國來說是符合戰略利益的。因此,台灣在過境比較「次敏感」的城市時,他認為美方也會表示歡迎。
重談「迷航之旅」 李大維:緣於認知差異
談起前總統陳水扁的「迷航之旅」,李大維坦言,當兩國利益平行時,一切都好辦,但當兩國利益有交叉時,通常是由強者來定義。
李大維回憶,當時原定的過境點是舊金山,但美國答應的卻是檀香山、阿拉斯加及安克拉治。他認為,這是一種「認知的差距」,美國與台灣的認知有所不同,因此產生了後續不幸的發展。
李大維猜測,陳水扁當時應希望過境舊金山,但美方卻要他去安克拉治,讓陳總統感到屈辱,因此生氣地轉向另一個方向,飛往利比亞,當時整個過程,總統飛到哪裡他都不知道,完全是由台北進行操控。
接獲指令通知美方改行程 遭美方高層飆髒話
李大維回憶,當時是時任外交部長黃志芳打電話給他,他已從辦公室出來,正在前往機場的路上。接到電話後,黃志芳告知他「一切都停止」,並要他通知美方,台灣的行程有更改,請美方不用去歡迎了。
李大維表示,他立刻打電話給當時的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薄瑞光,當時薄瑞光也同樣在路上,旅館已經退房,得知行程取消後,當場飆了髒話。
李大維透露,他當時的考量是必須以國家利益為第一優先。儘管可以跟對方拍桌子、指責對方,但問題是可能兩三天後還有事情要找對方協調。因此,他當時還是向薄瑞光賠不是,一直說對不起,將這件事的委屈「自己吞了」。
被問到後來是否有回頭了解「迷航之旅」的細節,李大維開玩笑地說,由於他在華府,回來台灣後有許多新的事情要處理,所以沒有去過問細節,如果要解密,那要請黃志芳來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