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共建黨百年,衡陽西渡鎮梅花村黨委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總書記習近平親自接見村黨委書記劉準。劉準對於台灣農村的機械化耕作、衛生、服務態度、垃圾分類贊不絕口,特別是衛生維護的落實,他在全台農村的8天參訪下來,「連鞋子都不用擦」。
劉準是1978年改革開放那年出生,敢闖敢當彷彿是他天生的基因,對於台灣值得學習借鑑的地方,他也坦率地跟到訪的台灣媒體分享;他是2015年訪問台灣,花了8天時間環島,並實地考察各地農村,特別對於彰化、高雄、屏東印象深刻。
劉準看到台灣種稻從育種、插秧、病蟲害防治、收割、轉運、烘乾全部機械化,現在大陸南方一些丘陵地種水稻還是無法做到全面機械化;另外,台灣的生態農業也給了劉準啟發,他在梅花村開闢「稻蛙米」、「稻鴨米」種植方式,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劑,收割的稻米在市面上一斤(500克)能賣到50元人民幣(下同)。
還有台灣農村的衛生條件讓劉準印象深刻,他在台灣8天準備了4套換洗衣服,但令他意外的是,8天下來,他的鞋子光亮如新,連擦都不用;這得力於垃圾分類,劉準原本以為台灣只有城裡才有垃圾分類,沒想到農村也有垃圾分類,後來,他在梅花村推動垃圾分類,但沒有台灣分的那麼細,就是粗為可堆肥、可回收賣錢及不可回收的垃圾。
劉準在梅花村招商時也記住在台灣學到的經驗:客人至上,只要是來投資的客人就是大爺、就是貴賓,就要盡全力服務好他們;劉準記得,載他們環島的司機,每次到飯店後,都是他把大家的行李一一搬下車,並送到每個人住的房間;退房時,他們只要把行李帶到櫃台前,司機就會把大家的行李送上車,全程不需要他們動手搬行李。
劉準在梅花村做「研學」(就是台灣的課外活動),做民宿,也是跟台灣農村學的,特別是看到台東的民宿專門接待到農村度周末的城市旅客;由於梅花村土地不足,他還鼓勵村民住高樓大廈、乘電梯,過城裡人的生活,然後,把騰出來的農宅變成民宿、康養中心,賺城裡人的錢。
近年來,梅花村在劉準的帶領下,積極探索「組織推動+村民參與+整村授信+盤活土地」的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增強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一、組織推動,增強發展引領力
梅花村積極招商引資,成功引進企業投資經營「梅花魚莊」、「梅花樂園」、「紅色展覽館」、「國防教育、勞動實踐研學基地」、「梅花村加油站」等項目。村集體則以現金、基礎設施和爭取政府項目折股等方式入股企業,負責分紅和協調工作,但不直接參與企業經營管理。
同時,梅花村還開拓融資模式,通過村集體創辦農業公司、旅遊公司、民宿公司,利用公司平台向銀行貸款入股企業,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
二、村民參與,增強發展內生力
梅花村採取「村民自願入股、收益按股分紅」的方式募集資金,村集體與村民合股開辦「梅花村飯店」、「梅花院子」、「梅花魚莊」、「梅花樂園」、「尚綠生態」、「梅花鵝莊」等餐飲與旅遊公司;村集體還組建旅遊車隊,進一步推動農旅融合發展。
三、整村授信,增強發展支撐力
擴大融資管道後,梅花村成功獲得衡州農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商業銀行對全村授信;村民獲得信用評級後,可憑信用申請無抵押、無擔保低利息,每戶獲得貸款5至50萬元,村民獲得貸款後又可以加入村集體,進行投資,像「梅花樂園」旅遊公司就是透過上述模式籌措資金。
四、盤活土地,增強發展驅動力
梅花村按照政府「土地確權頒證」制度,率先啟動承包土地確權改革,把土地集中確權到22個村民小組,到戶只確股份、只確權屬面積、不確具體地塊,這樣盤活了土地資源,便於整村整組流轉土地,促進招商引資和村集體經濟發展。
由於梅花村非農產業發展比較好,從事農業生產的村民並不多,現在,梅花村每畝的土地流轉費以市場價為基準價,每3年遞增10%,政府的補助仍然歸村民所有;如此一來,就不會因物價上漲而影響土地流轉租金,村民吃下定心丸,就願意把土地流轉出去。
在劉準的帶領下,梅花村集體3年前還是虧損的,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483萬元,2025年預計可達500萬元以上。劉準2024年被文旅部授予「鄉村文化和旅遊帶頭人支持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