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其盟友(OPEC+)周日(3日)召開線上會議,決定自9月起每日增產54.7萬桶石油,這是今年(2025年)以來一系列加速增產計劃的最新一步,旨在搶回市場佔比。
此舉完全逆轉了OPEC+此前的大規模減產幅度,並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額外增加每天約250萬桶的產量,相當於全球需求的2.4%。與此同時,受俄羅斯供應不確定性及美國對印度施壓的影響,市場動態備受關注。
路透報導,OPEC+在聲明中表示,全球經濟穩健及庫存偏低是此次增產的理由。儘管OPEC+逐步增產,油價仍保持高位,布蘭特原油上周五(1日)收盤接近每桶70美元(約台幣2091元),較2025年4月低點58美元(約台幣1732元)大幅回升,部分得益於季節性需求增長。能源顧問公司Energy Aspects聯合創始人森恩(Amrita Sen)指出:「油價在70美元左右的穩健表現,顯示市場基本面強勁,庫存緊張也為OPEC+增產提供了信心」。
今年以來,OPEC+已多次上調產量,4月每天增產13.8萬桶,5至7月每天增產41.1萬桶,8月增產至每天54.8萬桶,9月再增至54.7萬桶。瑞銀集團(UBS)分析師史塔諾沃(Giovanni Staunovo)表示:「市場至今有效吸收了這些額外產量,中國的庫存囤積活動也起到支撐作用」。
OPEC+的增產決定正值美國加大對俄羅斯石油出口的壓力,試圖迫使莫斯科就烏克蘭戰爭達成和平協議。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要求俄羅斯周五(8日)前結束戰爭,否則將面臨針對石油等出口的嚴厲關稅。OPEC+包含10個非OPEC產油國,俄羅斯和哈薩克為主要成員,其產量約佔全球一半。俄羅斯近期因烏克蘭無人機攻擊導致索契油庫大火,供應不確定性加劇,促使OPEC+加速增產以穩定市場。
OPEC+的8個成員國計劃於下月(9月)7日再次開會,討論是否恢復約每天165萬桶的自願減產,這部分減產目前將持續至2026年底。該組織另有每天200萬桶的全體成員減產計劃,也將於2026年底到期。Rystad Energy分析師、前OPEC官員萊昂(Jorge Leon)表示:「OPEC+成功逆轉最大減產而不導致油價崩盤,但未來挑戰更艱鉅,需在解除剩餘166萬桶減產的同時,應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並維持內部團結」。
彭博指出,OPEC+的增產策略受到市場密切關注,特別是在俄羅斯供應風險加劇的背景下。中國近期加大石油庫存囤積,緩解了增產對油價的壓力。然而,歐洲近期極端氣候事件,如葡萄牙與西班牙的高溫野火、希臘熱浪及德國乾旱,可能進一步推高能源需求,影響全球供應鏈穩定。OPEC+的下一步決策將對油價走勢及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市場焦點也將轉向川普對俄羅斯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