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關稅20%  勤業:半導體特用化學首當其衝 232條款左右產業命運

美國川普政府宣布台灣對等關稅稅率為20%,此對等關稅稅率高於同屬半導體供應鏈主要國家包括歐盟的德國及荷蘭、日本與韓國的15%。圖/取自白宮網頁
美國川普政府宣布台灣對等關稅稅率為20%,此對等關稅稅率高於同屬半導體供應鏈主要國家包括歐盟的德國及荷蘭、日本與韓國的15%。圖/取自白宮網頁

美國川普政府宣布台灣對等關稅稅率為20%,此對等關稅稅率高於同屬半導體供應鏈主要國家包括歐盟的德國及荷蘭、日本與韓國的15%。會計師事務所勤業眾信今(1)日表示,半導體特用化學已適用首波對等關稅,而供應鏈中多項出口與半導體232條款掛勾,後續談判仍待進一步觀察。

勤業眾信今日表示,在台美關稅新版本今天宣布後,半導體供應鏈主要貿易夥伴,包括日本、韓國及歐盟對等關稅稅率已全部底定。惟半導體232條款徵稅結果尚未宣布,各國本身對美國出口主力商品不同,美國要求改善之貿易及非貿易措施不同,相關貿易協議細節仍待進一步協商,經此一役,宣告高關稅時代來臨,各國是否比照美國個別對不同貿易夥伴採取對等關稅或進口配額等類似貿易措施,仍待觀察。

美國232條款目前涵蓋鋼鐵及鋁、汽車及零組件、半導體、藥品、關鍵礦物、卡車等6大類,《經濟學人》指出,相較於針對國家或地區的對等關稅,川普針對特定產業的關稅,才真正具有威脅性,擁有先進產業的國家恐成為海嘯第一排,如台灣將面臨半導體關稅、印度及新加坡恐受到藥品關稅衝擊等。

232條款全稱為《美國貿易擴張法》第232條(Section 232 of the Trade Expansion Act of 1962),授權美國總統得以「國家安全」為由,直接對特定進口商品實施關稅、配額或其他貿易限制措施,而無須經國會批准,目的是保護美國國內關鍵產業與供應鏈安全。

勤業眾信間接稅負責人洪于婷資深會計師表示,川普以美日貿易協議為基本藍圖,美歐及美韓貿易協議皆採以開放國內市場加上對美投資來換取低關稅。另甫通過的「大而美法案」鼓勵半導體在美設廠,反映美國政府希望透過租稅優惠措施及關稅措施雙管齊下,讓整個半導體供應鏈可以回歸美國製造之政策目標。

勤業眾信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半導體供應鏈中許多關鍵生產要素並未涵蓋在232條款範圍,例如半導體生產過程使用的特殊化學品(特用化學)等,此類產品將受到對等關稅稅率影響。若不同產地適用關稅稅率有別,則可能影響產業佈局。

所謂「半導體特用化學」,是指在半導體製程中使用的高純度、功能性化學品,主要應用於晶圓清洗、光刻、蝕刻、鍍膜等關鍵製程階段。這些化學品對品質、純度、成分穩定性有極高要求,直接影響晶片良率與性能。

勤業眾信稅務部會計師洪以文表示,除了關稅稅率外,非關稅貿易措施亦是川普政府考量整體關稅政策以及關鍵產業在美製造政策的一環。常見的非關稅貿易措施包括進口配額、輸出入許可和其他非關稅貿易壁壘等。

以美日貿易協議為例,將使日本輸美汽車適用15%稅率不受進口配額限制,對照英美日前達成之貿易協議,英國輸美汽車10%稅率則有十萬輛配額,超過部分會回歸25%稅率。由此觀之,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組成方式亦可能因為關稅以及非關稅貿易措施而有更細緻的劃分,企業須更加留意相關政策發展及供應鏈盤點與溯源。

洪于婷建議,半導體供應鏈廠商相對其他產業普遍獲利較佳、較具韌性,也較能轉嫁成本給客戶。即便半導體關稅仍存在不確定性,企業預期將加速半導體供應鏈調整生產基地,供應鏈將更為分散。同時,不只是關注美國貿易及關稅政策,也須關注整體供應鏈上下游包括歐盟及亞洲各國因應川普關稅變革採取之應變或甚至報復措施。

勤業眾信認為,美國在短期間開啟了貿易協議新框架,是否之後各國會更靈活運用類似貿易措施,如要求投資該國以換取較低進口關稅或較多進口配額,或者出口管制,特別是半導體供應鏈之穩定,已是各國納入國家安全框架之考量,企業須考量各項關稅稅率與非關稅政策適用的範圍,或者有機會供應鏈既有供貨模式被迫改變,盡快完成供應鏈開放市場後衝擊評估,並準備多套劇本,因應不同之情境及考慮不同之策略選項。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