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紅利沒了?中美關稅未明 陸專家:下半年應對出口減速衝擊

大陸經濟學家分析,大陸出口紅利已在上半年提前透支,加上中美貿易協商未定,下半年考驗北京對外貿形勢的應變能力。圖/取自新華社
大陸經濟學家分析,大陸出口紅利已在上半年提前透支,加上中美貿易協商未定,下半年考驗北京對外貿形勢的應變能力。圖/取自新華社

中美第三輪貿易談判近日落幕,關稅休兵是否延長仍待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裁決,中共中央政治局30日也召開會議部署大陸下半年經濟工作。對於會議內容,大陸經濟學家、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在央視節目中分析,大陸出口紅利已在上半年提前透支,目前全球供應鏈重組壓力增大,加上中美貿易協商仍未塵埃落定,下半年將直接考驗北京對外貿形勢的應變與穩盤能力。

 出口風險增:中美關稅談判未定、貿易潛力提前釋放

劉元春分析,今年上半年大陸出口數據受到「搶出口」與「轉口貿易、囤貨」影響,提前釋放大量貿易動能,預計將導致下半年承壓加劇,而政治局會議罕見點出「穩外貿」策略,顯示政策高層對於貿易結構重組、中美談判結果未明以及潛在黑天鵝事件(罕見顛覆市場的事件)均已納入下半年風險評估。

「美國與其他貿易體達成的協議,可能將排擠中國的外貿空間」。劉元春表示,這將倒逼中國需加速布局新興市場、深化與周邊國家的區域合作,以應對未來出口減速的衝擊。

政治局會議上也明確提出「保障改善民生中擴大消費需求」,延續年初以來「以舊換新」、「擴大服務類消費」、「補貼一老一小」等一系列政策。劉元春指出,這些措施不應被視為單純刺激政策,而是中國消費升級與內需體系再平衡的戰略性布局。劉元春提到,中國上半年經濟增長5.3%,雖高於預期,但結構性問題仍明顯。他指出,消費率偏低、民眾資產負債壓力、社會保險覆蓋率不足等因素皆牽制內需潛力,必須透過制度設計予以修復,「擴消費不只是補短期,而是補長期制度性缺口」。

經濟潛力仍受限 制度改革與政策雙發力

面對投資動能預期放緩,尤其是房地產與民營投資數據轉弱,政治局提出要「拓展民間投資空間、提升預期收益率」,劉元春指出,這需要貨幣政策與財政支持同步發力,同時釋放制度性改革紅利,如進一步鬆綁市場准入、穩定政策預期,才能真正釋放民間資本活力。

而目前第三批「以舊換新」資金已下達,劉元春表示,下半年1300億元預算將聚焦耐用級與新興消費品,同時向服務型消費延伸。「政策會逐步從補貼購買,轉向補貼供給與人力資本投資」,實現從短期刺激走向中期結構調整。

儘管大陸產業升級與科技創新不斷推進,不過劉元春也點出企業獲利能力未同步改善,形成「創新升級卻財務乏力」的矛盾現象。他指出,這反映的是市場層面的「無序競爭」與「價格戰內卷」問題,因此政治局強調要「依法依規治理無序競爭」,不僅是穩秩序,更是提升企業獲利能力與可持續創新的必要手段。

另外,政治局會議還明確提出「高品質推進城市更新」,房地產政策將由「保交樓」(避免爛尾樓)轉向「新模式建構」的新階段。劉元春指出,這一轉向表明中國房市渡過最危險期,未來政策焦點將從穩市場轉向「供需模式調整、城市功能重構」,這不僅有助於穩定房產業,也有利於重塑居民買房信心。

劉元春總結指出,下半年中國經濟工作必須協調內需與外需、投資與消費、短期對策與長效制度建設,才能如期完成全年增長目標與「十四五」(第十四個五年規劃)收官任務。他強調,「中國的經濟回升基礎仍需鞏固,下一階段更考驗政策的精準性與協同性」。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