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票」助攻罷免戰!張雅屏:藍營別讓反共論述被綠搶走

726大罷免日前落幕,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張雅屏分析,藍營要把反共產主義的論述講清楚。圖為反共護台志工聯盟26日在台北濟南路舉行開票之夜,支持者對結果很不滿意。圖/中央社
726大罷免日前落幕,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張雅屏分析,藍營要把反共產主義的論述講清楚。圖為反共護台志工聯盟26日在台北濟南路舉行開票之夜,支持者對結果很不滿意。圖/中央社

726大罷免落幕,綠營結局慘敗,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張雅屏昨(28日)指出,從這次選戰可看到「仇恨票」為大罷免助威;此役也看到警訊,藍營要把反共產主義論述講清楚。

張雅屏說,根據結果分析,仇恨票平均12%,反罷票源白營貢獻20%。以2024年投票數,罷免連署數作為投票基數,分別用組織票、仇恨票分別作為校正參數。最後以實際投票數與預估模型比較後,得到以上數據。

以這個分析模型可以探究全台24個選區,有幾個比較特別的仇恨票比平均值高的地區甚至高達20%以上,都在一般認知為深藍選區,如北市八、新北八與九,桃園四與五和新竹市,以及花蓮。也不排除有可能是選民誤以為蓋同意就是支持,但比例應當不高。若非誤蓋,極可能是此次綠營操弄反共論述,吸引到受反共教育影響的選民。

張雅屏直言,這是藍營的警訊,要把反共產主義的論述講清楚,而不是去搶被模糊的「反共」。國民黨黨章於民國58年4月4日,因大陸當局以階級鬥爭、馬列激進共產主義,推動文化大革命,在第十次黨代表大會黨章修改,增列「反對共產主義」於第三條。

隨著時代變動,時任總統的蔣經國開放探親,解除戒嚴,「反攻大陸」不再成為政治目標,「一國良制」成為回應當年大陸領導人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和平對話開端。

至於反罷票源中,未計算整體投票率修正,估算有二成選票的增加,其中增加幅度大於20%的有賴士葆、張智倫、林沛祥、涂權吉、魯明哲、呂玉玲、邱若華與鄭正鈐。這些選區2024年多有白營推派的參選人。

最特別的是:台東縣。2024年大選時,民進黨分裂下,白營票源(柯文哲的總統得票數2萬5590)並沒有流向國民黨立委,可能部分流向脫黨參選的劉櫂豪,而726大罷免則看到不同意罷免票,超過黃建賓委員2024年得票為9111票。至於同意票則和民進黨提名的賴坤成相近。據此,藍白陣營的支持者確實可以合作。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