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2025年7月26日,民進黨政府推動的「大罷免」首波投票以25:0全軍覆沒,試圖罷免24名國民黨立委及新竹市長高虹安的行動淪為笑柄。面對慘敗,民進黨與公民團體相互推卸責任,暴露「甩鍋文化」根深蒂固。更離譜的是,當嘉義、台南因颱風「丹娜絲」重創,數萬災戶亟待救援,民進黨政府卻執迷政治操作,無視民生疾苦。本文試圖揭露民進黨政府如何在風災與罷免危機中推責公民團體,自曝執政無能,葬送民心。
推責公民團體:民進黨政府的無恥切割
大罷免慘敗後,民進黨政府迅速開啟「甩鍋模式」,試圖與公民團體切割。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聲稱「勿將罷免窄化為政黨對決」,將失敗推給「公民運動」。民進黨主席賴清德更宣稱「沒有勝負」,彷彿民進黨未深度介入。事實上,民進黨從二階連署後大舉投入,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自誇「大罷免發起者」,黨內資源傾巢而出,卻在失敗後推卸給公民團體,令人不齒。聯電創辦人曹興誠痛批民進黨只想當「不用負責的側翼」,宣布退出8月23日第二波罷免,對民進黨政府的推卸行徑忍無可忍。
公民團體則反擊,認為民進黨政府利用其熱情,卻未提供足夠支持。罷團多為素人,缺乏動員經驗,民進黨文宣零散,僅靠「罷免是愛」空洞口號,毫無號召力。地方民代透露,黨中央對罷免態度曖昧,對早期投入者施壓,士氣低迷。媒體人吳子嘉直指民進黨「重大錯誤」,錯估形勢導致全軍覆沒。這種相互推責不僅讓志工感到被利用,更撕裂民進黨與公民社會的信任基礎,暴露執政無能。
動員失利:組織無能加劇裂痕
大罷免歷經一年連署,卻在民進黨政府的「神操作」下崩盤。數據顯示,台北市國民黨立委李彥秀、賴士葆的「不同意票」達2024年選舉得票九成以上,桃園國民黨立委魯明哲的「不同意票」從2024年的46.8%飆升至64.3%,國民黨組織票滴水不漏。而民進黨在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徐巧芯選區的「同意票」僅為2024年候選人得票的82%至85%,台東國民黨立委黃建賓的「不同意票」達2024年得票的135%,而「同意票」僅為綠營候選人賴坤成的九成。動員?簡直是自取其辱!
民進黨政府的動員無能加劇與公民團體的裂痕。當嘉義、台南災戶因颱風「丹娜絲」房屋受損、停電斷訊,台南7600多戶屋損、1800戶屋頂全毀,農民哀嘆「十年心血一夜歸零」,民進黨政府卻忙於罷免造勢,無暇救災。公民團體抱怨,民進黨未提供實質資源,卻要求罷團承擔失敗後果,凸顯政府將公民熱情當作政治工具的冷血心態。
論述失焦:反共牌淪為自嗨
民進黨政府將大罷免包裝為「反共護台」,試圖以意識形態動員選民,卻換來一場自嗨鬧劇。罷團代表鍾春德宣稱,若台灣「投降大陸」,男性將被送往朝鮮或俄烏戰場,女性與兒童淪為「器官庫」。這種恐嚇言論不僅未獲支持,反而疏遠中間選民。聯電創辦人曹興誠高喊「天理公道」,指控國民黨「親共賣台」,但陳詞濫調毫無突破力,僅在綠營同溫層自娛。
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團結國家十講」本想拉攏更多選民,卻激起「反綠」情緒,讓反罷免選民蜂擁投票。彭博社分析,賴清德的論述無視經濟民生,行政院長卓榮泰脫口「普發一萬只能買冰箱」,點燃選民怒火。當台南、嘉義災民面臨文旦幾乎全毀,民進黨政府僅提供每戶最高10萬元的微薄補助,卻專注罷免,無心救災,進一步削弱公民團體的論述基礎,暴露執政空洞。
撕裂社會:獵巫與冷血執政並存
大罷免加劇台灣社會撕裂,民進黨政府的冷血更令公民團體失望。罷團「青鳥行動」因立場激進,屢演獵巫鬧劇。台北永康商圈一家飯團店因支持國民黨立委羅智強、貼出「不同意罷免」文宣,被青鳥支持者狂灌負評,扣上「紅色企業」帽子。路易莎咖啡埔里門市因拒絕罷團連署遭抵制,顯示民進黨政府的「民主」已成笑話。當嘉義、台南災民面臨屋頂塌陷,民進黨政府卻將資源投向罷免,無視農民與災戶的絕望呼聲。
國民黨立委羅智強怒批青鳥讓「善良的台灣變得充滿仇恨」,將異見者污名為「中共同路人」,戕害言論自由。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指出,罷免失敗可能終結民進黨自2014年以來的優勢,加劇社會對立。國民黨立委羅智強辦公室主任陳冠安分析,民進黨基本盤萎縮,非賴系立委將反撲,民進黨主席賴清德權威盡失,執政更加跛腳。彭博社警告,政治極化恐危及台灣安全,民進黨政府與公民團體的推責爭執,只會讓民怨更深。
大罷免的25:0慘敗,是民進黨政府政治無能與冷血執政的鐵證。當嘉義、台南災民因颱風「丹娜絲」房屋受損、停電斷訊,民進黨政府卻傾力搞罷免鬧劇,無視民生疾苦,轉而與公民團體相互推責。從動員失利到論述失焦,再到推卸責任與內部傾軋,民進黨用一場鬧劇向世人展示了其執政的荒腔走板。更令人遺憾的是,民進黨政府未能檢討,縱容側翼肆意捏造虛假敘事,抹紅在野黨,並在社會各角落製造事端,野蠻行徑令人扼腕。面對8月23日第二波罷免,民進黨政府若繼續沉迷「反共」迷夢與推卸把戲,只會讓台灣社會更撕裂,讓災民與公民團體更失望。這場政治豪賭,害己害台,終將被民意唾棄,淪為歷史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