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賴清德周末赴花蓮 閉門「第七講」談民主 罷傅倒數引政治聯想

傳總統賴清德將選在726罷免投票前一「黃金周末」赴花蓮,進行「團結國家十講」中的第七講「民主」,針對性極強。圖/中央社
傳總統賴清德將選在726罷免投票前一「黃金周末」赴花蓮,進行「團結國家十講」中的第七講「民主」,針對性極強。圖/中央社

總統賴清德推動「團結國家十講」系列政策論壇,傳將於本週六(719日)重啟。據報導,賴清德此行將赴花蓮煙波大飯店,主題聚焦第七講「民主」,卻罕見採閉門舉行、限制報名入場方式,不對媒體開放。由於花蓮正值罷免國民黨立委傅崐萁的黃金倒數週末,時機敏感,此舉被外界視為一次帶有選戰策略意味的行程。

十講重啟 地點、時機格外敏感

據了解,「第七講」選在傅崐萁選區舉辦,距罷免投票僅剩一週,不僅讓花蓮地方政壇氣氛升溫,也引來輿論高度揣測。尤其總統府與民進黨中央對於傅案罷免態度雖未正面表態,但近期多位總統府高層頻繁造訪花蓮,為地方公共事務站台,外界質疑是否意在間接助攻罷免行動。

更耐人尋味的是,此次「第七講」完全不同先前模式,過往場場大動作對外宣布、公開直播,開放媒體到場採訪;如今卻改成閉門會議,僅限事先報名入場,主辦單位甚至避免提前大規模宣傳,低調籌劃。

前四講爭議不斷  第七講接續必再引議論

「團結國家十講」是賴清德上任後親自操刀的重要政治溝通計畫,依總統府說明,十講分別是:國家、團結、憲政體制、國防、外交、兩岸、民主、和平、繁榮、均衡台灣。總統府稱,這是以國家民主憲政制度為基礎出發,從外交、兩岸、民主韌性談到台灣的經濟發展與產業布局等,深入議題核心、直面台灣社會、傾聽國人聲音、最大團結國家。

不過,系列講座至今四講卻引發高度爭議,如談轉型正義時抛出「雜質說」,將台灣民眾分中華民國派、台派,暗示藍白為「中共在地協力者」,被猛批挑動對立;又如「憲政體制」篇提到台灣人未參與中華民國制憲,實則情卻是年有18名台灣人參與。

即便如此,總統府仍堅稱「十講」是凝聚社會對重大議題共識,學者認為,賴清德談話更多的是選舉動員式的政治動作,在宣布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後,再為國會全面翻轉的「大罷免」行動增添柴火。

賴清德已進行前四講,原訂7月初進行的第五講「外交」及第六講「兩岸」因丹娜絲颱風取消至今。但據《太報》報導,本周末在花蓮重啟的卻是第七講「民主」,由於選在「大罷免」選前黃金周進行,勢必又將引發議論。

傅崐萁罷免進入倒數 藍綠決戰地方氣氛濃

花蓮正值罷免傅崐萁案進入黃金倒數期。中選會已確定726日舉行罷免投票,民進黨雖未公開以政黨名義動員,但地方黨公職、社團、青年組織持續推動說明會與造勢活動,已讓藍綠對壘態勢越發明顯。傅陣營強調罷免是「綠色獵巫」與政治清算,呼籲花蓮選民以選票守護地方自主權;支持罷免者則指控傅長期以地方利益盤根錯節,並涉多項爭議案,盼罷免以「淨化地方政治」。

在此背景下,賴清德選擇親赴花蓮主講「民主」,對比前四講談憲政、國防、轉型正義等高張力議題,更是意有所指。分析人士說,若罷免成功,不僅可重挫國民黨,還可能帶動年底立委補選、乃至2026縣市選舉氣勢;若失敗,則民進黨將面臨選戰節奏提前崩盤的風險。

外界質疑「閉門民主」 政治對比更顯鮮明

引發輿論諷刺的是,賴總統此番講題鎖定「民主」,卻以閉門形式舉行,不開放媒體與即席提問。這不得不讓外界質疑,談民主卻不讓民眾自由進場監督,不是與「開放、透明」的民主原則背道而馳?

民進黨人士私下透露,花蓮政治環境特殊,主辦單位擔心現場遭大規模動員抗議,影響演講秩序,因此選擇採取報名制、控制入場人數,非刻意排除媒體與輿論監督。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