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年度「漢光演習」進入第41年,規模與內容皆締造新紀錄,成為歷年最貼近實戰、也最貼近台灣社會日常的一次防衛演練。倫敦《金融時報》15日報導說,為因應中共軍事威脅持續升高,台軍今年不僅延長演習時間到10天,動員近2.2萬名後備軍人,更首次將捷運系統納入兵棋推演,把國軍戰術行動推進至擁擠的城市巷弄與車站,形同把戰場直接帶到民眾家門口。
標槍飛彈現身捷運站 軍用車輛穿梭市區
15日清晨,台北捷運站內出現荷槍實彈、肩扛美製標槍反坦克飛彈的憲兵部隊,快速通過一排排尚未營業的商家,並在捷運出口周邊迅速占領戰鬥位置。幾公里外,陸軍後勤部則利用捷運系統運送彈藥與糧食,測試在遭遇飛彈轟炸後,仍可持續運補的「戰場生存力」。
《金融時報》說,這場畫面強烈衝擊市民的視覺感官,也傳達一個明確訊息:「如果哪天真的開戰,戰火將發生在你我生活的地方。」住在附近的呂姓長者說,看見全副武裝國軍突然出現在捷運站,感覺震撼卻真實,「因為這就是我們的現實」。
從沙灘到街角 戰術演練全面貼近實戰
過去漢光演習多半以「阻絕共軍登陸」為假想場景,主要在海灘、港口、或空曠區域進行。今年演練明顯不同,不再只排演共軍如何登陸、國軍如何阻擊,而是假設解放軍在台海周邊演習時突然「由演轉戰」,台灣必須直接在街道、社區、甚至捷運站展開保衛戰。最後4天將專注「持久戰」訓練,也就是在全國各地持續作戰的情境,這在過往較少公開討論。
此次演習還動用美國提供的HIMARS多管火箭系統,也是第一次納入漢光演習的實彈科目。
報導引述國防部總參謀長梅家樹上將強調,今年演習重要目標之一是推行所謂的「任務指揮」模式,讓基層單位能在失去與上級通聯時,仍能依目標自行行動。他說,「如果中國發動攻擊,首先癱瘓的很可能就是我們的通訊系統,所以必須預先演練部隊被切斷指揮鏈後的反應。」
不過,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許智翔指出,國軍長期中央集權的文化仍未易改,「要讓基層單位獨立判斷執行任務,仍然很難看見快速進展。」
軍車擦撞頻傳 凸顯台灣都市作戰挑戰
這場演習除讓民眾目睹兵力進駐城市,也帶來不少「磨合」問題。演習前數日就發生至少三起軍用車輛事故:包括一輛美製M109自走砲誤闖狹窄巷弄,撞壞多輛停放車輛、窗戶與水塔;一輛坦克輾壓違停轎車造成車體受損;還有愛國者飛彈發射車轉彎時卡進麵店騎樓動彈不得。
對此,一名觀摩演習的外籍軍官直言,台灣的城市結構對攻擊者而言「簡直是惡夢」。但他提醒,前提是台灣守軍必須能熟練操作在這樣的都市迷宮中行動,「否則複雜地形會連守方自己都困擾。」
受損車輛民眾也表現出一定體諒,一名轎車車主說:「他們總是要演練嘛,我也能理解,只是我們這條路真的太窄了。」
社會整體動員 全民皆兵雛形浮現
本次漢光演習動員超過2.2萬後備軍人,創歷屆紀錄,報導說,這顯示防衛台灣已不只是職業軍人的任務,而是「全民防衛」概念逐漸成形。演習期間也透過媒體與地方社區合作,提高民眾對戰時資源分配、撤離與避難的認知。
報導稱,台灣在俄烏戰爭後,更加強化對全面入侵可能性的警覺,並推動連串防衛改革,包括增加義務役訓期、引進新型武器、以及與美國加強軍事合作。《金融時報》說,對台灣政府而言,漢光演習是對外展現決心,也是對內教育「戰爭或許將在自家巷口爆發」的重要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