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普發現金 賴政府開啟「靜音模式」

蔡炫/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

立法院三讀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普發現金1萬元,網路投票結果出爐,超過七成一面倒支持。這項民調結果並不讓人意外,著實反映當前社會對政府施政的不信任投票。賴政府及民進黨立委雖稱普發現金將「債留子孫」,卻未有進一步的政治動作,各種釋憲打壓、不編預算以及動員杯葛都有可能成為抵制心法,卻在大罷免前按兵不動,無疑只是民進黨政府開啟「靜音模式」。

政府是否有能力聽見民意並回應社會,正是一個執政者的政治責任,當人民面對物價高漲、薪資停滯與經濟壓力,卻有綠營人士抨擊此舉是「發錢愚民」,利用一種「花你的錢,買他的票」的敵對論述。事實上,可能是蔡前總統卸任太久,賴政府便忘了當年普發6000元,如今一場全台大罷免未演先轟動,彷彿社會大眾只是投票工具,選後即被拋諸腦後。當「雙少數政府」悖離多數民意,賴政府對普發現金的「雙重標準」不再掩飾政治操作,甚至端出「抗中保台」否定民生需求,究竟是誰中了誰的圈套?

普發現金一萬元,民調顯示超過七成民眾贊成,不到三成反對,形成明確的輿論趨勢。此一數據背後並不只是一種「浪費公帑」的單純心理,而是當前能源政策轉型失當的社會控訴,長期累積的民怨爆發,卻因行政院長卓榮泰一句應更「審慎評估」輕描淡寫帶過,根本無視絕大多數的民意導向。顯然,賴清德政府已經陷入體制盲點,總統得票與立院席次皆未過半,雙少數政府卻自詡能代表全民意志?

總統賴清德曾公開表態反對普發現金,表示每個人都發1萬塊,發下去總共要2300億,相較政府穩定物價、補助台電、編列國防特別預算,斥責在野黨杯葛,就要拿錢發給大家。因此,賴清德選在「團結國家十講」拋出「更大民主」的制裁手段,似乎挾其少數罷免機制來當多數民意,之後補選再以相對多數的選舉機制真能翻轉立院?難怪民進黨政府總是與民意向背。

蔡英文於總統任內期間也曾普發現金,民進黨當時可說全體歡呼,2023年以「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為由普發6000元,當時不僅行政系統迅速配合,民進黨立委更是大力誇讚政府「有感施政」。

事實上,賴清德2008年也曾強力主張發放現金,今昔對照綠營府院黨的態度丕變,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杯葛普發現金還扯違憲之說,標準轉變令人瞠目結舌。民進黨政府如今對於民間訴求充耳不聞,不是再次展現雙重標準,就是執政者出現理盲的現象。

民進黨挾其「預算正義」的政治操作刻意扭曲,在野推動普發現金提案,民進黨卻是不斷強調支持「國營事業」、「協助台電」以及「電費飆漲」等情緒勒索,賴清德甚至在「團結國家十講」中公開表明,「與其普發 1萬,不如將錢投入電價與國防韌性建設。」

然而,支持國營事業與普發現金並非互斥,政府與財政部可以設立「台電專款回捐帳戶」,人民可以先領再選擇是否回饋。如今,政府卻以財政紀律為由以拖待變,既不啟動全民討論,也不開放具體配套,還有側翼配合祭出「放棄領取切結書」先行道德綁架。

當各方建議普發現金之際,竟有綠營人士將此歸咎中國「認知作戰」,企圖要讓內政議題模糊焦點,抹黑合法合理的「還稅於民」,硬是栽贓「敵對滲透」的政治正確。當人民要求合理分配公共資源,卻被說是「配合中國擾亂政局」,這不僅是情緒勒索,是對民主社會的深層污衊。難道要求政府普發現金來紓緩民生,非得陷入意識形態對抗?難道經濟議題不能單純討論,也要扯上「抗中保台」?

民進黨將「抗中保台」化為政治提款,不僅可以轉移焦點,更能削弱人民思考公共政策的識讀能力,一旦與政府立場不同就被標籤為「在地協力者」,甚至還被冠上擾亂台灣罪名。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公開批評普發現金將會癱瘓政府,還說是「共產黨的招」。對比當年蔡英文的普發現金,試問又是哪一招呢?

普發現金除了將超收稅金還錢於民,也是民心所欲的具體呈現,高達七成民意清晰表態支持,卻被執政者以「債留子孫」情緒勒索,不僅反映政策分歧,凸顯當局已與基層脫節。

賴清德以「雙少數政府」的行政霸權輾壓民意,無視立場對調後的雙重標準,還將民生訴求抹黑中國進行「認知作戰」,認定在野放行是被敵意滲透,使得「抗中保台」淪為打壓異己的萬靈丹。當一個政府用意識形態對抗民意,到底是人民愚昧,還是執政傲慢?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