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恭:賴和平有路不走 台獨無門硬闖

前國民黨副秘書長張榮恭警示:台灣不想被武統或被美國交易,就只能回到談判桌。圖/梅花新聞網
前國民黨副秘書長張榮恭警示:台灣不想被武統或被美國交易,就只能回到談判桌。圖/梅花新聞網

張榮恭/中國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前大陸工作會主任

賴清德為其主導的大罷免添加柴火的十講,尚在進行中,顯露的總路線是推進“台獨”,以“反中仇陸”、“中華民國台獨化”為手段,把主張兩岸交流與兩岸和平、認同“一中憲法”的人士指為“親共賣台”。 這實際上是“以獨引戰”。

旨在分裂兩岸的所謂大罷免大成功,若是招來大陸實施大反制,將不讓人意外。 人們有必要記取近三年來兩岸統獨對撞反映在軍事上的主要事件:

  ——2022年8月2日、3日,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並會見蔡英文,大陸為反制美方支持“台獨”勢力(蔡於2021年雙十演說首度宣稱“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於兩天後的8月4至7日,發動過去所無的圍台軍演。

  ——2023年4月5日,蔡英文過境洛杉磯並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見面,三天後的4月8至10日,大陸發動代號為“聯合利劍”的圍台軍演。

  ——2024年5月20日,賴清德就職演說又稱兩岸“國與國互不隸屬”,還用歪曲“憲法“方式把“中華民國”等同於台灣,預示了“釋憲台獨”方向,而非直接採取“新兩國論入憲”,實質仍是“法理台獨”,可謂“台獨宣言”。 三天後的5月23至24日,大陸發動代號為“聯合利劍2024 A”的圍台軍演。

  ——2024年10月10日,賴清德再稱兩岸為“國與國互不隸屬”。 四天後的10月14日,大陸針對其上任以來持續炫耀的“台獨”路線,發動代號為“聯合利劍2024 B”的圍台軍演。 東部戰區甚至在相關視頻中傳達了寓意斬首的信號。

  ——今年3月13日,賴清德選在大陸《反分裂國家法》制訂二十周年的前一天,定位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宣布限制兩岸交流的17項策略,堵住原本可以緩和台海局勢的通路。 十九天後的4月1日,大陸發動代號為“海峽雷𩃀2025 A”的圍台軍演。

此外,海峽中線、金馬禁限水域,均遭大陸以機艦行動抹滅。 賴與民進黨標榜的“顧主權”,淪為空話。

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方面,蔡英文任內丟失了十個“邦交國”,其中最後一個是在2024年1月15日,即賴清德當選後的兩天,是大陸有備而來向賴示警。 上次國民黨執政期間,因兩岸存在政治互信,所以大陸未挖取任何一個台灣“邦交國”,台灣還獲得參與國際衛生大會和國際民航大會的資格。 但這兩項資格均於蔡英文手上失去,勢必也不可能由賴清德恢復。

在馬英九任內,台灣分別與新加坡、新西蘭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同樣是因兩岸政治互信而未遭大陸阻攔,走向大陸承諾的“兩岸經濟共同發展與區域經濟整合相銜接”。 但2016年民進黨掌權後,一方面已無其他經濟體再與台灣簽署自貿協定,斷了台灣參與極重要的區域經濟夥伴協定RCEP和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通路; 另方面是大陸先後於蔡、賴任內取消ECFA早收清單中給予台灣的部分關稅優惠。 台灣可謂在國際與大陸兩頭失利。 當前美國強行要向台灣加徵關稅,大陸則尚未就此向台灣威嚇,賴清德反而不斷叫陣。

另據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今年2月報導,全球已有70個國家認同大陸以任何手段實現兩岸統一; 此為過去十八個月大陸的外交攻勢。 而據澳洲智庫洛伊研究所今年1月發表的報告,這一類的國家已達89個。 無疑地,大陸針對“台獨”政權還會繼續展開圍困。

從以上大陸在軍事、經濟、外交等方面的作為,可見所稱“絕不為各種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絕非虛言,其效應是整個台灣社會受“台獨”拖累。 賴清德竟仍在十講中挑動已經很脆弱的兩岸關係,升高雙方當局的敵對關係。

在賴的算計中,不排除是蓄意刺激大陸於十講後及投票前,再度實施圍台軍演或取消對台關稅優惠或對台進行外交壓制,認為如此有助其“抗中保台”宣傳和誣蔑國民黨。 此種製造台海緊張來遂行擴權專斷,完全是以民眾安全及福祉為代價。

7月6日大陸宣布啟用W121航線與M503銜接,不至於就是針對賴十講的反應。 台灣部分輿論認為這將壓縮台灣的空域,其實,大陸戰機經常多批、多架次跨越海峽中線,完全不需要藉民用航線來壓縮台灣空域,亦無必要藉民航機來掩護戰機。

大陸固然不會對激進的“台獨”言行置之不管,但也會看懂賴與民進黨的計謀,不至於被利用。 前引五次圍台軍演的反應時間,短則一到四天,長則十九天,所以在大罷免投票之前,大陸應會以靜制動,迨投票後,才會針對賴清德最近一段時間的言行,做出反應。 屆時,正在尋求中美元首峰會的川普,勢難容忍賴與民進黨不斷衝撞台海紅線。

今年1月和6月,習近平兩度應約與川普通電話,習的表達內容都一樣是兩個部分,先是中美貿易,次為台灣問題。 外界可以視為關稅問題是中美關係的當務之急,而台灣問題則始終是“第一條紅線”。 川普對中國大陸的立場及要求應有充分瞭解,因此,以交易高手自居的川普,必然懂得為了取得中美雙方均可接受的關稅共識,就不能不在台灣問題上做出一定程度的表態,於是說出了中國對美國開放市場將“有利於統一與和平”。

相關進程如下:5月12日,中美發表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 5月13日,川普對該聲明大表肯定,並說,“我認為這對統一與和平非常有利”; 6月5日,習近平與川普通電話; 接著,6月9日至11日,中美在倫敦就落實習特通話內容進行談判; 6月25日,川普宣布中美已就日內瓦共識簽署諒解協議。 此一進程反映了川普欲達成其關稅政策,不能不正視中國大陸的對台政策,所以關稅問題與台灣問題存在著重要聯動。

那麼在中美當務之急的關稅問題獲得階段性妥協後,作為雙方關係“第一條紅線”的台灣問題就會提上議事日程。 在只重視關稅和經貿而不重視意識形態與價值觀的川普眼中,賴清德高調的“台獨”姿態若再引來大陸較強反制,賴就難保不會被川普視為麻煩製造者,何況川普以能夠和習近平見面為重大目標,豈能容許“台獨”勢力破壞。 一旦川普重申“統一與和平”,且冠上中國之詞,“台獨”路線就走到盡頭了。

兩岸政治分歧的化解,不外乎兩岸共議、大陸自理、中美交易三個途徑。 兩岸共議在馬英九時期已有先例,形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以漸進方式互利融合,漸融趨統,對台灣最為溫和有利。 捨此不由,甚至走向“以獨引戰”,就會形成大陸自理,台灣唯有獨自面對大陸的政經軍打擊甚至“斷然措施”。 亦即大陸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作為絆腳石的“台獨”勢力如果體量小,大陸或有能力拖著跑步; 如果體量不斷增大,大陸就會被迫考量提前加以排除。

而若太平洋兩個大國都不樂見台海戰爭,就有可能進行中美交涉,實質即台灣成為美國的棄子,失去在兩岸關係上原本可有的良性互動及平等協商地位。 也就是說,台灣執政者廻避兩岸共議,且因推進“台獨”而導致大陸自理或中美交涉,台灣的命運都是被逼談判。 賴清德是和平有路不走,“台獨”無門硬闖。

(本文轉載自《中國評論通訊社》)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